鱼香草的功效_鱼香草的用量和禁忌_鱼香草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鱼香草

汉语拼音:Yú Xiānɡ Cǎo 别名:留兰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土薄荷(《重庆草药》),血香菜、狗肉香、圆叶留兰香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 性味:《重庆草药》:"味辛,性凉,无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鱼香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鱼香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留兰香、土薄荷、血香菜、狗肉香、圆叶留兰香

英文名:Apple Mint,Herb of Apple Mint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ntha rotundifolia (L) Huds.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圆叶留兰香的茎、叶或嫩枝头。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晾干。

化学成分:从茎叶挥发油分得59个化合物,鉴定出24个常量成分和9个痕量成分:常量成分:α-蒎烯(α-pinene),樟烯(camphene),β-蒎烯(β-pinene),香桧烯(sabinene),月桂烯(myrcene,宁檬烯(limo-nene),顺式β-罗勒烯(cis-β-ociene),反式β-罗勒烯(trans-β-ocimene),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,1-辛烯-3-乙酸酯(octen-1-yl-3-acetate),辛醇-3-醇(1-octen-3ol),对-α-二甲基苏合香烯(p-α-dimethylstyrene),(王古)(王巴)烯(copaene),β-波旁老鹳草烯(β-bourbonene),芳樟醇(linalool),丁香烯(caryophyllene),反式-β-金合欢烯(trans-β-farnesene),龙脑(borneol),大牻牛儿烯(germacrene)D,菖薄混烯(calamene),对-聚伞花素醇-8(p-cymen-8-ol),辣薄荷烯酮氧化物(piperitenoxide,piperitenone ox-ide)[1],1,2-环氧胡薄荷酮(1,2-epoxypulegone)[2],圆叶薄荷酮(rotundifolone)[3]。痕量成分:α-水芹烯(α-phellandrene),β-水芹烯(β-phellandrene),1,8-桉叶素(1,8-cineol),γ-松油烯(γ-terpi-nene),乙酸酯-3-辛醇酯(octyl-3-acetate),β-榄香烯(β-elemene),乙酸龙脑酯(bornyl acetate),ε-荜澄茄烯(ε-cadinene)和β-毕澄茄烯(β-cadinene)[1]。

汉语拼音:Yú Xiānɡ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芳香性草本,高60-100cm。茎钝四棱形,上部多分枝,疏被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短或近于无柄;叶卵形、卵圆形、圆形或长圆状,长2-6cm,宽1.5-3.5cm,先端钝,基部心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上面绿色,表面皱曲,下面淡绿色,均被柔毛。轮伞花序在茎及分要支顶端密集成圆柱形穗状花序,顶端弯曲呈镰刀形,长4-7cm,下部的花轮常疏离;小苞片披针状线形,长3-5mm;花萼钟表,长2-2.4mm,萼齿5,长0.7-0.8mm,具10肋脉;花冠白色,筒状钟形,长4-5mm,花冠外被柔毛,冠筒内无毛;雄蕊4,长约4mm,花药2室,紫色;花柱超出雄蕊,先端相等2浅裂。小坚果卵形,长0.7-0.8mm,宽0.5-0.6mm,棕黑色,无毛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1月。

生态环境:野生于山进驻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。亦有栽培者。

性味:味辛;性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9g;鲜品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或捣汁涂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;解毒;和胃;润肤。主感冒;目疾;胃痛;疮疖;脚生皲裂

各家论述:1.《分类草药性》:去风,明目,散痰,清气。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健胃止吐,治胃气痛;外用涂脚生皲裂。
3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驱风,散热,止血,消肿毒。治乌疔,眼赤,回归热,鼻?,全身麻木,小儿疮疖,鼻血,伤风感冒。

出处: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留兰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土薄荷(《重庆草药》),血香菜、狗肉香、圆叶留兰香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圆叶薄荷的茎叶或嫩枝头。6月采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60~70厘米,全株疏被短毛。地下根茎蔓延。茎四枝形,细长,直立或斜生,略分枝。单叶对生;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,叶片长可达3~10厘米,边缘具锯齿,两面均疏被短毛,基部近于心脏形或钝形;无柄或近于无柄。穗状花序顶生,小花在花轴上轮状排列,序长可达5~10匝米;花萼5齿,被有短毛;花冠4裂,白色或淡红色;雄蕊4,花丝伸出花冠;子房4裂。小坚果卵球形,表面光滑。花期7月。
本植物的根(鱼香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野生于山野,亦有栽培者。

性味:《重庆草药》:味辛,性凉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(鲜品0.5~1两)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。

功效与作用:散风热,消肿毒。治伤风感冒,胃气痛,鼻衄,目赤,疔疮热疖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去风,明目,散痰,清气。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健胃止吐。治胃气痛;外用涂脚生皲裂。
③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驱风,散热,止血,消肿毒。治乌疔,眼赤,回归热,鼻匿,全身麻木,小儿疮疖,鼻血,伤风感冒。

出处:《分类草药性》

附方:治胃气痛:鱼香草二两,茴香(全草)一两,鱼鳅串半斤。煎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留兰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土薄荷(《重庆草药》),血香菜、狗肉香、圆叶留兰香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圆叶薄荷的茎叶或嫩枝头。6月采。

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,内含L-葛缕酮、胡薄荷酮、新异胡薄荷醇、二氢葛缕醇、圆叶薄荷酮、檀萜烯。

汉语拼音:Yú Xiānɡ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60~70厘米,全株疏被短毛。地下根茎蔓延。茎四枝形,细长,直立或斜生,略分枝。单叶对生;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,叶片长可达3~10厘米,边缘具锯齿,两面均疏被短毛,基部近于心脏形或钝形;无柄或近于无柄。穗状花序顶生,小花在花轴上轮状排列,序长可达5~10匝米;花萼5齿,被有短毛;花冠4裂,白色或淡红色;雄蕊4,花丝伸出花冠;子房4裂。小坚果卵球形,表面光滑。花期7月。

资源分布:野生于山野,亦有栽培者。

性味:《重庆草药》:"味辛,性凉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3钱(鲜品0.5~1两)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。

功效与作用:散风热,消肿毒。治伤风感冒,胃气痛,鼻衄,目赤,疔疮热疖。

出处:《分类草药性》

附方:治胃气痛:鱼香草二两,茴香(全草)一两,鱼鳅串半斤。煎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鱼香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