腐婢的功效_腐婢的用量和禁忌_腐婢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腐婢

汉语拼音:Fǔ Bì 别名:常山、臭娘子、臭常山、凉粉叶、铁箍散、六月冻、臭黄荆、观音柴、虱麻柴、臭茶、小青树、糯米糊、捏担糊、墨子稔、豆腐木 性味: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苦,寒,无毒。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微辛,凉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腐婢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腐婢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土常山、臭娘子、臭常山、凉粉叶、铁箍散、六月冻、臭黄荆、观音柴、虱麻柴、臭茶、小青树、糯米糊、捏担糊、墨子稔、豆腐木

英文名:Stem or leaf of Japanese Premna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的茎、叶。

化学成分:含有臭梧桐碱(trichotomine)或其喃葡萄糖基衍生物(glucopyranosyl derivs)。

汉语拼音:Fǔ Bì

原形态:豆腐柴,直立灌木,植被高 2-6m。幼枝有柔毛,老枝渐无毛,老枝渐无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 0.5-2cm ;叶片卵状披针形、倒卵形、椭圆形或形,有臭味,长3-13cm,宽 1.5-6cm,基部渐狭,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,先端急尖至长渐尖,无毛或有短柔毛。聚伞花序组成塔形的圆锥花序,顶生;花萼杯状,绿色或有时带紫色,密被毛至几无毛,边缘常有睫毛,5浅裂;花冠淡黄以,呈二唇形,裂片4,外被柔毛和腺点,内面具柔毛,尤以喉部较密;雄蕊 4,2长2短,着生于花冠管上。核果球形至倒卵形,紫色,径约6mm。花期5-6月,时期6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缘。

性味:味苦;微辛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;外用:适量;捣敷;或研末调敷;或煎水洗

功效与作用:治疗烧伤:取小青树根皮或叶,晒干研成细末,以棉油或菜油调涂创面,每天1-2次。治疗60例,对小面积烧伤一般搽药后半小时止痛,1周左右痊愈。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经集注》:疗疟疾有效。亦酒渍皮,疗心腹痛。

归经:肝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
附方:①治疟:腐婢叶三至五钱。开水冲泡,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②治痢疾:腐婢茎叶(或根)五钱,海金沙藤五钱。水煎,去渣,用白糖或红糖调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③治肝火头痛,烫伤:腐婢茎、叶七钱,车前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④治肿毒:腐婢叶,晒干,研末,黄醋调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⑤治丹毒:腐婢叶四至五两。水煎,待温,洗患处。洗时须避免当风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⑥治无名肿毒:新鲜腐婢叶捣烂,外敷;或晒干,研细末,用蜂蜜调敷患处。初起末化脓者,连敷二、三天可消散。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⑦治刀斧创伤:新鲜腐婢叶,捣烂如泥,敷于伤处,能止血止痛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⑧治痈:腐婢鲜叶加红糖捣烂外敷。⑨治疔:腐婢鲜叶捣烂调蜜外敷。⑩治毒蛇咬伤:腐婢鲜叶、马兰鲜根、星宿菜鲜根各一两。同捣烂加些百草霜(锅底灰)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。(11)治蜂螫伤:腐婢鲜叶擦患处。(12)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(钩虫皮炎):腐婢鲜叶、根煎汤洗。(⑧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淡棕色,具纵沟,嫩枝被黄色短柔毛。叶对生,皱缩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,长2-7cm或更长,宽 1.5-4cm ,先端尾状急尖或近急尖,基部渐狭,下延;边缘中部以上具不规则的粗锯齿,淡棕黄色,两面均有短柔毛;叶柄长约1cm。偶见残留黑色圆形小果。气臭,味苦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、叶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。

汉语拼音:Fǔ Bì

原形态:豆腐木,又名:满山香、小退赤、知时木、早禾柴、黑毛列、臭常山、铁箍散、臭联胆、狐臭树、追风散、凉粉叶、早禾树子、六月冻、豆腐柴、观音柴、糊拌子、臭茶、虱麻柴、土常山、小青树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地、路边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"苦,寒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治疗烧伤:取小青树根皮或叶,晒干研成细末,以棉油或菜油调涂创面,每天1~2次。治疗60例,对小面积烧伤一般搽药后半小时止痛,1周左右痊愈。

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

附方:①治疟:腐婢叶三至五钱。开水冲泡,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茎、叶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。

原形态:豆腐木,又名:满山香、小退赤、知时木、早禾柴、黑毛列、臭常山、铁箍散、臭联胆、狐臭树、追风散、凉粉叶、早禾树子、六月冻、豆腐柴、观音柴、糊拌子、臭茶、虱麻柴、土常山、小青树。
落叶灌木,高2~6米。嫩枝有多细胞的柔毛。叶对生,卵圆形或矩圆形,长2.5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叶缘上半部有疏锯齿,叶两面均有短柔毛;主脉隆起,侧脉5~7对;叶柄长约7~12毫米,被短毛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。小苞片1,针状,长2~3毫米;花小,萼杯状,具浅5齿,齿缘被短毛;花冠淡黄色,漏斗状,呈二唇形,有4裂片;雄蕊4,2强,短于花冠,花丝下部有短毛,药2室,基部分离;雌蕊1,柱头2裂,子房上位。核果圆形,径约6毫米,红色,具宿存萼。花期5~6月。果期6~7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地、路边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苦,寒,无毒。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微辛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消肿。治疟疾,泻痢,痈,疔,肿毒,创伤出血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疗疟疾有效。亦酒渍皮,疗心腹痛。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治泄痢,消渴病,痰疟。
③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清凉解热,败毒消痈。治疟疾;外敷刀斧创伤。

出处:《本草经集注》

附方:①治疟:腐婢叶三至五钱。开水冲泡,于疟发前二小时预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②治痢疾:腐婢茎叶(咸根)五钱,海金沙藤五钱。水煎,去渣,用白糖或红糖调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③治肝火头痛,烫伤:腐婢茎、叶七钱,车前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④治肿毒:腐婢叶,晒干,研末,黄醋调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⑤治丹毒:腐婢叶四至五两。水煎,待温,洗患处。洗时须避免当风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⑥治无名肿毒:新鲜腐婢叶捣烂,外敷;或晒干,研细末,用蜂蜜调敷患处。初起未化脓者,连敷二、三天可消散。局部不红不肿的阴症忌用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⑦治刀斧创伤:新鲜庸婢叶,捣烂如泥,敷于伤处,能止血止痛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⑧治痈:腐婢鲜叶加红糖捣烂外敷。
⑨治疔:腐婢鲜叶捣烂调蜜外敷。
⑩治毒蛇咬伤:腐婢鲜叶、马兰鲜根、星宿菜鲜根各一两。同捣烂加些百革霜(锅底灰)调匀敷枕骨处及伤口。
⑾治蜂蟹伤:腐婢鲜叶擦患处。
⑿治钩蚴侵入皮肤作痒(钩虫皮炎):腐婢鲜叶、根煎汤洗。(⑧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腐婢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