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山龙的功效_穿山龙的用量和禁忌_穿山龙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穿山龙

汉语拼音:Chuān Shān Lónɡ 别名:穿龙骨、穿地龙、狗山药、山常山、穿山骨、火藤根、黄姜、土山薯、竹根薯、铁根薯、雄姜、黄鞭、野山药、地龙骨、金刚骨、串山龙、过山龙 性味:平;苦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穿山龙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穿山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穿龙骨、穿地龙(《东北药植志》),狗山药(《河北药材》),山常山(《山东中药》),穿山骨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火藤根(《陕西中草药》),粉萆薢、黄姜、土山薯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竹根薯、铁根薯、雄姜、黄鞭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地龙骨、山花啦、金刚骨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,串山龙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细根,刮去栓皮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。总皂甙水解产生薯蓣皂甙元。薯蓣皂甙元的含量约1.5~2.6%。根茎中尚分离出少量25-异-螺甾-3,5二烯。

汉语拼音:Chuān Shān Lónɡ

原形态:穿龙薯蓣,又名:团扇薯蓣、穿山薯蓣、爬山虎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林边、灌丛中,或沟边。分布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产辽宁、古林、黑龙江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
性味:①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平,味苦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外用: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慢性气管炎

出处:《东北药植志》

附方:①治腰腿酸痛,筋骨麻木:鲜穿山龙根茎二两,水一壶,可煎用五,六次,加红糖效力更佳。(《东北药植志》)

性状:干燥根茎,星长圆柱形,长10~20厘米,直径约1.5厘米,具多数不规则的分枝.外表土黄色,有多数细纵纹及突起的须根残基,全角略似鹿角。质坚硬,断面淡黄色,粉性,可见多数带细孔的维管束散在。气微,味苦。以根茎粗长,土黄色,质坚硬者为好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穿地龙、地龙骨、金刚骨、鸡骨头、野山药

药材基源: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,以根状茎入药。春秋采挖,去掉外皮及须根,切片晒干。

汉语拼音:Chuān Shān Lónɡ

性味:苦,平。

用法用量:1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舒筋活络,祛风止痛。用于风湿痛,风湿关节痛,筋骨麻木,大骨节病,跌打损伤,支气管炎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穿龙骨、穿地龙、狗山药、山常山、穿山骨、火藤根、黄姜、土山薯、竹根薯、铁根薯、雄姜、黄鞭、野山药、地龙骨、金刚骨、串山龙、过山龙

英文名:Chuanlong Yam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和柴黄姜的根茎

化学成分:穿山龙含薯蓣皂甙(dioscin),纤细薯蓣皂甙(gracillin),穗菝葜甾甙(asperin),25-D-螺甾-3,5-二烯(25-D-spirosta-3,5-diene)及对羟基苄基酒石酸(piscidic acid)。

汉语拼音:Chuān Shān Lónɡ

原形态:1.穿龙薯蓣,多年生缠绕草本,长达5m。根茎横生,圆柱形,木质,多分枝,栓皮层显着剥离。茎左旋,圆柱形,近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长10-20cm;叶片掌状心形,变化较大,茎基部叶长10-15cm,宽9-13cm,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、中裂或深裂,先端叶片小,近于全缘,叶表面黄绿色,有光泽,无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细柔毛,尤以脉上较密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。雄花序为腋生的穗状花序,花序基部常由2-4朵集成小伞状,花序顶端常为单花;苞片披针形,先端渐尖,短于花被;花被碟形,6裂,裂片先端钝圆;雄蕊6,着生于花被裂片的中央,花药内向。雌花序穗状,单生;花被6裂,裂片披针形;雌蕊柱头3裂,裂片再2裂。蒴果成熟后枯黄色,三棱形,先端凹入,基部近圆形,每棱翅状,大小不一,一般长约2cm,宽约1.5cm。种子每室2,有时仅1颗发育,着生于中轴基部,四周有不等的薄膜状翅,上方呈长方形,长约比宽大2倍。花期6-8月。 2.柴黄姜 本亚种与穿龙薯蓣十分相似,主要区别在于:植株较粗壮,根茎没有剥落的栓皮,花多少有柄,叶片有较多小刺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1.穿龙薯蓣生长于海拔300-2000m的山坡、林边、河谷两侧或灌木丛中,山脊路旁、沟边也有。 2.柴黄姜生于海拔1000-1800m的河谷灌丛和稀疏杂木林下及林缘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粉末约2g,加水30ml,水浴上加热10min,滤过。取水提取液2ml,置于具塞试管,振摇1min,产生大量峰窝状泡沫,放置10min,泡沫没有明显消失。(检查皂甙) (2)取上述水提取液2ml,加入2%红细胞混悬液5-10滴,放置数分钟,血液逐渐被溶解致使提取液呈红色透明液。(检查皂甙) (3)取本品粉末2g,加80%乙醇加热浸提,滤过。滤液蒸去乙醇,放冷,残渣溶于少量醋酸中,加醋酐和浓硫酸,应显紫红色。(检查皂甙) (4)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,加2mol/L盐酸约10ml,加热水解4h,滤过。残渣用水洗至中性,60℃真空干燥2h,加石油醚(60-90℃)回流提取4h,提取液蒸干后加氯仿2ml溶解作供试液;另取薯蓣皂甙元用氯仿制成每1ml含1mg作对照。各取10μl点于同一硅胶-10%CMC板上,用氯仿-丙酮(93:7)展开,喷雾3%磷钼酸醇试液,加热显色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班点。

性味:平;苦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干品6-9g,鲜品30-4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1.治疗慢性气管炎:应用穿山龙片剂(每片含原生药2.5g),第一疗程每日2次,每次2片;第二疗程每日3次,每次2片,均以10天为一疗程。治疗26例,第一疗程的有效率为80.8%,显效率30.8%;第二疗程的有效率84%,显效率60%。 临床证明穿山龙片对咳、痰、喘、炎均有疗效,尤以镇咳、祛痰作用较强。在中医分型方面,以脾湿型的疗效较高。亦有用穿山龙配合黄芩、桔梗制成复方注射液,每2ml含上述生药各2g。肌肉注射,每日2次,每次2ml。6天为一疗程,休息3天后再行第二疗程,也可连续治疗12天。 l17例患者经 l-2个疗程治疗后,近期治愈61例(52.1%),显效37例(31.6%),好转19例(16.2%)。复方穿山龙注射剂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,一般在用药后 l-2天即可使痰变稀,随之痰量显着减少;但镇咳作用不够强。治疗中有部分病人食欲增加,睡眠好转,未发现不良副作用。实验证明此注射液对肺炎双球菌、甲型链球菌、卡他球菌都有抑菌作用。

各家论述:1.《东北药植志》:舒筋活血,治腰腿疼痛,筋骨麻木。

归经:肝;肺经

出处:出自《东北药植志》

附方:①治腰腿酸痛,筋骨麻木:鲜穿山龙根茎二两。水一壶,可煎用五、六次,加红糖效力更佳。(《东北药植志》)②治劳损:穿山龙五钱。水煎冲红糖、黄酒。每日早、晚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③治大骨节病,腰腿疼痛:穿山龙二两。白酒一斤,浸泡七天。每服一两,每天二次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④治闪腰岔气,扭伤作痛:穿山龙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⑤治疟疾:火藤根三钱,青蛙七、野棉花各二钱。发病前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⑥治痈肿恶疮:鲜火藤根、鲜苎麻根等量。捣烂敷患处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⑦治慢性气管炎:鲜穿山龙一两。削皮去根须,洗净切片加水,慢火煎二小时,共煎二次,合并滤液,浓缩至100毫升。分早晚二次服,十日为一疗程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资料选编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 (1)穿龙薯蓣 根茎类圆柱形,稍弯曲,有分枝,长10-15cm,直径0.3-1.5cm。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,有不规则纵沟,具点状根痕及偏于一侧的突起茎痕,偶有膜状浅棕色外皮和细根。质坚硬,断面平坦,白色或黄白色,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。气微,味苦涩。 (2)柴黄姜 与穿龙薯蓣相似,唯根茎较粗,表面较光滑,无脱落性脱皮。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(1)穿龙薯蓣 木栓细胞多列,常脱落。皮层较薄,细胞壁微木化,有粘液细胞,长51-58μm,直径37-47μm,内含草酸钙针晶束。中柱散生外韧型维管束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 (2)柴黄姜 与穿龙薯蓣相似,但栓细胞扁平整齐,不脱落。 粉末特征:穿龙薯蓣 淡黄色。①淀粉粒椭圆形、类三角形、葫芦形、贝壳形,均较扁,两端或一端较尖,边缘有凹凸,直径3-17μm,长至33μm,脐点长缝状。②草酸钙针晶束长48-112μm。③木化薄壁细胞淡黄色,长椭圆形或类长方形,一端稍狭窄或偏斜,直径26-77μm,长约至343μm,壁厚2-5μm,微木化,纹孔较小;断面观圆多角形。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-56μm,具缘纹孔极细密;有网纹导管。另有木栓细胞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穿山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