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桂竹香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桂竹香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桂竹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英文名:Flower of Common Wallflower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。
化学成分:花含槲皮素(quercetin),竹鼠李素(rhamnetin),异鼠李素(isorhamnetin),异鼠李素-3-阿拉伯糖-7-鼠李糖甙(isorhamnetin-3-arabino-7-rhamnoside),异鼠李素素-3-葡萄糖-7-鼠李糖甙(isorhamnetin-3-gluco-7-rhamnoside),槲皮素-7-鼠李糖甙(quercetin-7-rhmnoside)等黄酮类化合物,并含异硫氰酸-3-甲硫基内酯(3-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)。
汉语拼音:Guì Zhú Xiānɡ
原形态:桂竹香 多年生草本,高20-60cm。茎直立或上升,具棱角,下部木质化,具分枝,全株被贴生长柔毛。基生叶莲座状;叶柄长7-10mm;叶片倒披针形、披针形至线形,长1.5-7cm,宽5-15mm,先端急尖,基部渐狭,全缘或稍具小齿;茎生叶较小,近无柄。总状花序果期伸长;萼片4,长圆形,长6-11mm;化瓣4,橘黄色或黄褐色,倒卵形,长约1.5cm,有长爪;雄蕊6,近等长;雌蕊1,子房少数有极短柄,柄线形,花柱短,柱头成二极叉开,深裂。长角果线形,长4-7.5cm,具扁4棱,直立,劲直,果瓣有明显中肋。种子2行,卵形,浅棕色,先端有翅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资源分布:原产欧洲。现我国各地有栽培,供观赏或药用。
性味:甘;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
功效与作用:润肠通便;通经。主大便秘结;月经不调;经闭;痛经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花有泻下和通经的作用。
归经:大肠;肾;肝经
出处:始载于《种子植物名称》。
性状:性状鉴别 花呈椭圆形,长约2.5cm。花萼4片分离,阔披针形,先端渐尖,长0.5-1cm,绿色或绿褐色。花冠4瓣,上端肾形向下渐狭成条状,长编印1.5cm,枯黄色或黄褐色。雄蕊6枚,近等长。雌蕊1,花柱较短,柱头2分叉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注意:孕妇慎服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桂竹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