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黑药的功效_小黑药的用量和禁忌_小黑药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小黑

汉语拼音:Xiǎo Hēi Yào 别名:铜脚威灵仙、叶三七 性味:味甘;微苦;性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小黑药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小黑药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铜脚威灵仙、叶三七

英文名:Root of Szechwan-Yunnan Sanicle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.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。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Xiǎo Hēi Yà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30-70cm。全株无毛。根粗短,有多数细长支根。茎直立,上部立,上部2-4叉状分枝。基生叶叶柄长5-20cm,基部有宽膜质鞘。叶片近革质,心状三角形成圆肾形,长2.5-8cm,宽2.5-9cm,掌状三溶裂,中间裂片宽倒卵形,侧面裂片鞭形卵状披针形,有时又有1-2深缺刻,边缘有粗圆锯齿,齿端有短尖头,掌状脉3-5。复伞形花序顶生;总苞片数个,线形;伞辐少数;小总苞片7-10,线形;小伞形花序有花约10个;萼齿线状披针形;花瓣倒卵形,白色或粉红色;花柱向外展开。双悬果倒圆锥状,长约2mm,下面皮刺短,上部皮刺呈钩状,金黄色或紫红色;分生果横剖面呈圆形,胚乳腹面平直,油管小,不明显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河边杂木林下、山坡草地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:味甘;微苦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止咳;滋肾养心。主劳嗽;虚咳;乏力;肾虚腰痛;头错;心悸

用药禁忌:实热证及感冒忌用。

归经:归肺;肾经

出处: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
注意:实热证及感冒忌用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草三角枫

药材基源: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川滇变豆菜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mer,以根茎入药。夏秋采,洗净晒干。

汉语拼音:Xiǎo Hēi Yào

性味:甘、微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0.3~1两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益肾。用于肺结核,肾虚腰痛,头昏。

用药禁忌:实热症及感冒忌用。

注意:实热症及感冒忌用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铜脚威灵仙、叶三七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

原形态:川滇变豆菜,又名:昆明变豆菜。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株无毛。根敷条,细长,稍弯曲,黑褐色。茎直立,圆柱形,有纵棱,稍有分枝。基生叶心脏三角形,掌状3深裂,裂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2.5~5厘米,宽1.5~3厘米,有时3浅裂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尖锯齿,中间裂片菱状椭圆形,侧裂片平展,斜卵形;叶柄长6~16厘米。复伞形花序顶生;总苞片数个,条形;小总苞片约10个,条形;花梗多数;花小,白色。双悬果倒卵形,长2毫米,具先端弯曲的皮刺。
本植物的全草(草本三角枫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溪边、阴湿的地方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甘微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益肾。治肺结核,肾虚腰痛,头昏。

用药禁忌:实热证及感冒忌用。

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铜脚威灵仙、叶三七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。夏、秋采挖。

汉语拼音:Xiǎo Hēi Yào

原形态:川滇变豆菜,又名:昆明变豆菜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溪边、阴湿的地方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:甘微苦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益肾。治肺结核,肾虚腰痛,头昏。

出处:《云南中草药》

注意:实热证及感冒忌用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小黑药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