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苎麻根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苎麻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苎麻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苎根、野苎根、苎麻茹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nivea(L.)Gaud.[Urtica nivea L.]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和根茎。
采收和储藏:冬、春季采挖,除去地上茎和泥土,晒干。一般选择食指粗细的根,太粗者不易切片,药效亦不佳。
化学成分:根含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在稀酸中加热可生成咖啡酸(caffeic acid)及奎宁酸(quinic acid)[1]。
汉语拼音:Zhù Má Gēn
原形态:多年生半灌木,高1-2m。茎直立,圆柱形,多分枝,青褐色,密生粗长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11cm;托叶2,分离,早落;叶片宽卵形或卵形,长7-15cm,宽6-12cm,先端渐尖或近尾状,基部宽楔形或截形,边缘密生齿牙,上面绿色,粗糙,并散生疏毛,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,基出脉3条。花单性,雌雄通常同株;花序呈圆锥状,腋生,长5-10cm,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;雄花小,无花梗,黄白色,花被片4,雄蕊4,有退化雌蕊;雌花淡绿色,簇球形,直径约2mm,花被管状,宿存,花柱1。瘦果小,椭圆形,密生短毛,为宿存花被包裹,内有种子1颗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资源分布:在我国河南、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,也有野生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,稍弯曲,长4-30cm,直径0.4-5cm;表面灰棕色,有纵纹及多数皮孔,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恨;质坚硬,不易折断,折断面纤维性,皮部棕色,木部淡棕色,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,中央有髓或中空。根略呈纺锤形,长约10cm,直径1-1.3cm;表面灰棕色,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;断面粉性。气微,味淡,有粘性。
以色灰棕、无空心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,外侧破碎。皮层约10余列细胞,近中柱鞘纤维处为厚角细胞。中柱鞘纤维壁极厚,胞腔小。
性味:甘;性寒;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汤熏洗。
功效与作用:凉血止血;清热安胎;利尿;解毒。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;吐血;衄血;血淋;便血;崩漏;紫癜;胎动不安;胎漏下血;小便淋沥;痈疮肿毒;虫蛇咬伤
各家论述:1.《草木疏》:, 亦麻也,科生数十茎,宿根在地中,至春自生,不岁种也。荆扬之间,一岁三收,今官园种之,岁再刈,刈便生,剥之以铁,若竹刮其表,厚皮自脱,但得其里韧如筋者,煮之,用缉,谓之徽。今南越布皆用此麻。2.《蜀本草》:苗高丈已来,南人剥其皮为布,二月、八月采。江左山南皆有之。3.《本草衍义》:苎如荨麻,花如白杨而长,成穗生,每一朵凡数十穗,青白色。4.《纲目》:苎,可刮洗煮食救荒,味甘美。其子茶褐色,九月收之,二月可种。宿根亦自生。5.《三农纪》:苎,植艺:收子作种,头麻者佳,余不堪用。霜降后
用药禁忌:无实热者慎服。《本草经疏》:病人胃弱泄泻者勿服,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。{药论}1.论苎麻根清热凉血之功 缪希雍:(苎根)《别录》专主小儿赤丹,为其寒能凉血也。渍苎汁疗渴者,除热之功也。《日华子》用以治心膈热,漏胎下血,胎前产后心烦,天行热疾,大渴发狂,及服金石药人心热,O毒箭、蛇虫咬,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。(《本草经疏》)2.论苎麻根安胎机制①汪绂:孕妇两三月后,相火日盛,血益热,胎多不安。苎根甘咸入心,能布散其光明,而不为郁热,此安胎良药也。(《医林纂要・药性》)②张秉成:苎麻根,甘寒养阴,长于滑
归经:肝;心;膀胱经
出处:苎根始见于《别录》,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苎麻,即今之绩苎尔,又有山苎亦相似,可入用也。《本草图经》云: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,今闽、蜀、江、浙多有之。其皮可以绩布。苗高七、八尺;叶如楮叶,面青背白,有短毛。夏秋间着细穗、青花,其根黄白而轻虚。二月、八月采。又一种山苎亦相似。《纲目》云:苎,家苎也;又有山苎,野苎也;有紫苎,叶面紫;白苎,叶面青;其背皆白。《纲目拾遗》云:野苎麻,生山上河堑旁
附方: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苎麻作,可以绩,故谓之(今按:此字疑应作苎)。凡麻丝之细者为h,粗者为。陶弘景云:苎即今绩苎麻是也。麻字从广从林(音派),象屋下林麻之形,广音掩。今按:《说文》:宁(音zhu),办积物也。绩需久沤,故名为。苎麻则又因绩而名。
性状: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,稍弯曲,长4-30cm,直径0.4-5cm;表面灰棕色,有纵纹及多数皮孔,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恨;质坚硬,不易折断,折断面纤维性,皮部棕色,木部淡棕色,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,中央有髓或中空。根略呈纺锤形,长约10cm,直径1-1.3cm;表面灰棕色,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;断面粉性。气微,味淡,有粘性。
炮制:1.苎麻根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注意:无实热者慎服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病人胃弱泄泻者勿服,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。”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家苎麻、野麻、白麻、园麻、青麻
英文名:Radix Boehmeriae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(L..)Gaud.的根。冬春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:根含有大黄素(emodin)、大黄素甲醚-8-BETA-葡萄糖甙。
汉语拼音:Zhù Má Gēn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,高1~2m。根呈不规则圆柱形,略弯曲。茎直立,分枝,绿色,有短或长毛。叶互生,阔卵形或近圆形,长5~16cm,宽3.5~14cm,先端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粗齿,上面粗糙,下面密生白色绵毛。花单性同株,花序圆锥形;雄花序在雌花序下,雄花花被片4,雄花4,有退化雌蕊;雌花序簇生或球形,花被管状,4齿裂,子房1室,内含l胚珠。瘦果椭圆形,有毛,外被宿存花被,顶有宿存柱头,丝状。花期5~8月,果期8~10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荒地、山坡或栽培。主产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。
性味:性寒,味甘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5钱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尿,安胎止血,解毒。用于感冒发热、麻疹高烧、尿路感染、肾炎水肿、孕妇腹痛、胎动不安、先兆流产、跌打损伤、骨折、疮疡肿痛、出血性疾病。
各家论述:①《本草经疏》:"苎根,《别录》在小儿赤丹,为其寒能凉血也。渍苎汁疗渴者,除热之功也。《日华子》用以治心膈热,漏胎下血,胎前产后心烦,天行热疾,大渴发狂,及罯毒箭、蛇虫咬,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。"
归经: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厥阴经血分。"
出处:《药性论》
附方:①治五淋:苎麻根两茎,打碎,以水一碗半,煎取半碗,频服。(《斗门方》)
性状:根不规则园柱形,略弯曲,长4~30cm,直径0.4~5cm。表面灰棕色,密生疣状突起及横向皮孔。切面皮部棕色,易剥落,木部黄白色。质坚硬,断面粉性。气微,味淡,有粘性。
炮制:拣去杂质,分开大小条,用水浸泡,洗净,捞出,润透后切片,晒干。
注意:《本草经疏》:"胃弱泄泻者勿服;诸病不由血热者,亦不宜用。"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家苎麻、野麻、白麻、园麻、青麻
英文名:Radix Boehmeriae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(L..)Gaud.的根。冬春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汉语拼音:Zhù Má Gēn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,高1~2m。根呈不规则圆柱形,略弯曲。茎直立,分枝,绿色,有短或长毛。叶互生,阔卵形或近圆形,长5~16cm,宽3.5~14cm,先端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粗齿,上面粗糙,下面密生白色绵毛。花单性同株,花序圆锥形;雄花序在雌花序下,雄花花被片4,雄花4,有退化雌蕊;雌花序簇生或球形,花被管状,4齿裂,子房1室,内含l胚珠。瘦果椭圆形,有毛,外被宿存花被,顶有宿存柱头,丝状。花期5~8月,果期8~10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荒地、山坡或栽培。主产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。
性状鉴别:根不规则园柱形,略弯曲,长4~30cm,直径0.4~5cm。表面灰棕色,密生疣状突起及横向皮孔。切面皮部棕色,易剥落,木部黄白色。质坚硬,断面粉性。气微,味淡,有粘性。
性味:性寒,味甘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尿,安胎止血,解毒。用于感冒发热、麻疹高烧、尿路感染、肾炎水肿、孕妇腹痛、胎动不安、先兆流产、跌打损伤、骨折、疮疡肿痛、出血性疾病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苎麻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