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不溜的功效_酸不溜的用量和禁忌_酸不溜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酸不溜

汉语拼音:Suān Bù Liū 别名: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 性味:酸苦,凉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酸不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酸不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酸姜、酸木浆、酸浆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divaricatum L.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晾干。

化学成分:叉分蓼全草含金丝桃甙(hyperoside),槲皮甙(quercitrin)[1],山柰酚(kaempferol),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[2],其地上部分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gallocatecholgallate),左旋表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catechol gallate)[3],右旋儿茶精(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萹蓄甙(avicular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柳皮甙和芸香甙(rutin)[4],氨基酸[5]。

汉语拼音:Suān Bù Liū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,形成半圆形的丛状。叶互生;有短柄或近于无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开裂,无毛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5-15cm,宽达3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全缘,微有毛。花序圆锥状顶生,扩展;花小,花被5深裂,白色或淡黄色。瘦果椭圆形,具3锐棱。种子椭圆形,黄褐色,光泽,长于花被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
性味:酸;苦;性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,每次2-3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燥湿;软坚散结。主湿热腹泻;痢疾;瘿瘤疬

出处:出自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
附方:治热泻腹痛: 一、酸不溜。研末。 日服三次,每次一钱,开水冲服。二、酸不溜五钱,麦冬、茜草各三钱。研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,开水冲服。 (性味以下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阴干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,形成半圆形的丛状。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15厘米,宽3厘米,全缘,有微毛;有短柄或无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开裂,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扩展;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小坚果椭圆形,具3锐棱。种子椭圆形。
本植物的根(酸不溜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;分布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:酸苦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:或研末0.5~1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消积,散瘿,止泻。治大小肠积热,瘿瘤,热泻腹痛。

出处: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
附方:治热泻腹痛:㈠酸不溜。研末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钱,开水冲服。㈡酸不溜五钱,麦冬、茜草各三钱。研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,开水冲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阴干。

化学成分:新鲜叶含异槲皮甙。

汉语拼音:Suān Bù Liū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,形成半圆形的丛状。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15厘米,宽3厘米,全缘,有微毛;有短柄或无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开裂,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扩展;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小坚果椭圆形,具3锐棱。种子椭圆形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;分布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:酸苦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:或研末0.5~1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消积,散瘿,止泻。治大小肠积热,瘿瘤,热泻腹痛。

出处: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
附方:治热泻腹痛:㈠酸不溜。研末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钱,开水冲服。㈡酸不溜五钱,麦冬、茜草各三钱。研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,开水冲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酸不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