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野梧桐

汉语拼音:Yě Wú Tónɡ 别名:野桐、楸、白肉白、抱仔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赤芽楸、赤芽槲(《本草推陈》)。 性味:味微苦;涩;性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野梧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野梧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白肉白匏仔、竹桐、黄条子、野桐。

英文名:Bark of Japanese Mallotus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lotus japonicus (Thunb.)Mueel.Arg.[Croton japonicum Thunb.]
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、根和叶。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右采,鲜用或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树皮含岩白菜素(bergenin);叶含芸香甙(rutin),野梧桐烯醇(malloperenol)和它的亚麻酸酯。

汉语拼音:Yě Wú Tónɡ

原形态:野梧桐 落叶乔木。茎干粗约30cm毛。树皮光滑;嫩枝密被褐色绒叶互生,丛集于枝端;叶柄长,被褐色绒毛;叶片膜质,宽卵形或菱形,长10-20cm,宽6-1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有2腺体,多为全缘,或3浅裂,上面光滑,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,并疏生星状柔毛;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。穗状花序顶生,通常分枝呈圆锥状,长8-20cm,密被浅褐色绒毛;花单性异株;雄花序较雌花序细长;雄花疏生于密被褐色柔毛的花轴上,具短梗,萼3裂,无花瓣,雄蕊多数;雌花密生,萼3裂,子房3室,每室1胚珠,花柱3。蒴果球形,密被软刺。花期6月,果期9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味微苦;涩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熬膏涂;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收敛止血。主胃、十二指肠溃疡;肝炎;血尿带下;疮疡;外伤出血

归经:胃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推新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野桐、楸、白肉白、抱仔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赤芽楸、赤芽槲(《本草推陈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。

化学成分:树皮含岩白菜素,叶含芸香甙、野梧桐烯醇和它的亚麻酸酯。

汉语拼音:Yě Wú Tónɡ

原形态:小乔木。茎干粗30厘米左右,树皮平滑。叶互生,丛集于枝端;嫩叶红色,叶片卵形或菱形,先端尾状而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多为全缘,成浅3裂,膜质,长15~18厘米,宽略相等,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,老时两面平滑,中肋及侧脉两面凸起,叶基具有2蜜腺;叶柄长,被褐色茸毛。雌雄异株,为顶生的圆锥形穗状花序,花轴密生细毛,雄花序较雌花序为细长;雄花疏生,萼3~5裂,无花冠,雄蕊多数;雌花密生,萼片3~5裂,子房2~4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2~4分歧。蒴果球形,有细软刺。花期6月。果期9月(江苏)。

资源分布: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4钱,或研末为散。

功效与作用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调整消化功能,治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。"

出处:《本草推陈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野桐、楸、白肉白、抱仔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赤芽楸、赤芽槲(《本草推陈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的树皮。

原形态:小乔木。茎干粗30厘米左右,树皮平滑。叶互生,丛集于枝端;嫩叶红色,叶片卵形或菱形,先端尾状而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多为全缘,成浅3裂,膜质,长15~18厘米,宽略相等,下面散生黄色小腺点,老时两面平滑,中肋及侧脉两面凸起,叶基具有2蜜腺;叶柄长,被褐色茸毛。雌雄异株,为顶生的圆锥形穗状花序,花轴密生细毛,雄花序较雌花序为细长;雄花疏生,萼3~5裂,无花冠,雄蕊多数;雌花密生,萼片3~5裂,子房2~4室,每室有1胚珠,花柱2~4分歧。蒴果球形,有细软刺。花期6月。果期9月(江苏)。

资源分布: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4钱,或研末为散。

功效与作用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调整消化功能,治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。

出处:《本草推陈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野梧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