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血竭

汉语拼音:Xuè Jié 别名:骐竭、海蜡、麒麟血、木血竭 性味:味甘;咸;性平;小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血竭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血竭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血竭的功效_血竭的用量和禁忌_血竭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骐竭、海蜡、麒麟血、木血竭

英文名:Dragon's Bloo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emonoropsdraco Bl.
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。

采收和储藏:采取果实,置蒸笼内蒸煮,使树脂渗出;或取果实捣烂,置布袋内,榨取树脂,然后煎熬成糖浆状,冷却凝固成块状。亦有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,使树脂自然渗出,凝固而成。

化学成分:麒麟竭果实表面鳞片所分泌的枝脂含血竭红素(dracorubin),血竭素(dracorhodin),去甲基血竭红素(nordracorubin),去甲基血竭素(nordracorhodin),(2S)-5-甲氧基-6-甲基黄烷-7-醇[(2S)-5-methoxyflavan-7-ol],(2S)-5-甲氧基蓼烷-7-醇[(2S)-5-methoxyflavan-7-ol],2,4-二羟基-5-甲基-6-甲氧基耳酮(2,4-dihydroxy-5-methyl-6-methoxychalcone),血竭黄烷(dracoflavan)A,血竭二氧杂庚醚(dracooxepine),另含海松酸(pimaric acid),异海松酸(isopimaric acid),松香酸(abietic acid),去氢松香酸(dehydroabietic acid),山达海松酸(sandaracopimaric acid)。

汉语拼音:Xuè Jié

原形态:麒麟竭,多年生常绿藤本,长达10-20m。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。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,在下部有时近对生;小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,长约20-30cm,宽约3cm,先端锐尖,基部狭,脉3出平行;叶柄及叶轴具锐刺。肉穗花序,开淡黄色的冠状花,单性,雌雄异株;花被6,排成2轮;雄花雄蕊6,花药长锥形;雌花有不育雄蕊6,雌蕊1,瓶状,子房略呈卵状,密被鳞片,花柱短,柱头3深裂。果实核果状,卵状球形,径约2-3cm,赤褐色,具黄色鳞片,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,常由鳞片下渗出,干后如血块样。种子1颗。

生态环境:分布于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伊朗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台湾、广东有栽培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(1)进口加工血竭(手牌、皇冠牌):略呈扁圆四方形,大小、重量不一,一般直径6-8cm,厚约4cm,重120-150g。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,有光泽,常附有因磨擦而成的红粉。底部平圆,顶端有包扎成型时形成的纵折纹。质硬脆易碎。破碎面黑红色,光亮,研粉则为血红色。无臭,味淡。
(2)原装血竭呈扁圆形、圆形或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等。表面红褐色、红色、砖红色。断面有光泽。研粉为血红色。无臭,味淡。

性味:味甘;咸;性平;小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1-1.5g,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敷贴。

功效与作用:散瘀定痛;止血;生肌敛疮。主跌打损伤;内伤瘀痛;痛经;产后瘀阻腹痛;外伤出血不止;瘰疬;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

各家论述:1.《唐本草》主五脏邪气,带下,心痛,破积血,金创生肉。
2.《海药本草》:主打伤折损,一切疼痛,补虚及血气搅刺,内伤血聚,并宜酒服。
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,敷。此药性急,亦不可多使,却引脓。
4. 王好古:补心包络,肝血不足。
5.《纲目》:散滞血诸痛,妇人血气,小儿瘛。
6.《纲目》:骐竭,木之脂液,如人之膏血,其味甘咸而走血,盖手足厥阴药也。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。河间刘氏云,血竭除血痛,为和血之圣药是矣。乳香、没药,虽主血病,而兼入气分,

用药禁忌:凡无瘀血者慎服。

归经:心;肝经

出处: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,勿用海母血,真似骐竭,只是味咸并腥气。骐竭味微咸甘,似栀子气是也。
1.《唐本草》:骐竭,树名渴留,喻如蜂造蜜,斫取用之,《吴录》谓之赤胶者。
2.《开宝本草》:别本注云,紫矿、骐竭,二物同条,功效全别。紫矿色赤而黑,其叶大如盘,矿从叶上出。骐竭,色黄而赤,叶如樱桃,三角,竭从木中出。
3.《本草图经》:骐竭,今出南方诸国及广州。
4

附方:1.七厘散(《良方集腋》),活血散瘀,止痛止血,主治跌打损伤,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,或刀伤出积压,并治一切无名肿毒,烧伤烫伤等。2.麒麟血散(《圣惠方》),主治伤损筋骨,疼痛不可忍者。3.血竭散(《圣济总录》),主治一切恶疮,年深不愈。4.血竭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,主治痔漏疼痛不可忍。

性状:性状鉴别(1)进口加工血竭(手牌、皇冠牌):略呈扁圆四方形,大小、重量不一,一般直径6-8cm,厚约4cm,重120-150g。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,有光泽,常附有因磨擦而成的红粉。底部平圆,顶端有包扎成型时形成的纵折纹。质硬脆易碎。破碎面黑红色,光亮,研粉则为血红色。无臭,味淡。

炮制:拭去灰尘,敲成小块,于冬季干燥天气,放在石除去杂质,灰坛内使燥,然后乘脆研末。《雷公炮炙论》:骐驎竭,欲使,先研作粉,重筛过,勿与众药同捣,化作飞尘也。

注意:凡无瘀血者慎服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血竭花

英文名:SANGUIS DRAXONIS

药材基源: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ume.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。

汉语拼音:Xuè Jié

性状鉴别: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,表面暗红粉,有光泽,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。质硬而脆,破碎面红色,研粉为砖红色。气微,味淡。在水中不溶,在热水中软化。

性味:甘、咸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1~2g,或入丸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入膏药用。

功效与作用:祛瘀定痛,止血生肌。用于跌扑折损,内伤瘀痛;外伤出血不止。

归经:归心、肝经。

性状: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,表面暗红粉,有光泽,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。质硬而脆,破碎面红色,研粉为砖红色。气微,味淡。在水中不溶,在热水中软化。

炮制:除去杂质,打成碎粒或研成细末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麒麟竭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海蜡(侯宁极《药谱》),麒麟血(《圣惠方》),木血竭(《滇南本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。采取果实,置蒸笼内蒸煮,使树脂渗出;或取果实捣烂,置布袋内,榨取树脂,然后煎熬成糖浆状,冷却凝固成块状。亦有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,使树脂自然渗出,凝固而成。

原形态:麒麟竭,又名:渴留(《唐本草》)。
多年生常绿藤本,长达10~20米,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。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,在下郎有时近对生;小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,长约20~30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狭,脉3出平行;叶柄及叶轴具锐刺。肉穗花序,开淡黄色的冠状花,单性,雌雄异株;花被6,排成2轮;雄花雄蕊6,花药长锥形;雌花有不育雄蕊6,雌蕊1,瓶状,子房略呈卵状,密被鳞片,花柱短,柱头3深裂。果实核果状,卵状球形,径约2~3厘米,赤褐色,具黄色鳞片,果实内含深亦色的液状树脂,常由鳞片下渗出,干后如血块样。种子1枚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伊朗;我国广东、台湾亦有种植。主产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伊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,大小不等,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,赤褐色或紫褐色。质硬而脆,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,有玻璃样光泽,有时有小孔。用火燃之,冒烟呛鼻。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。无香气,味甘而咸,嚼之砂样。以外表色黑如铁,研末红如血,燃之其烟呛鼻者佳。
此外,尚有索科特拉血竭,系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脂,呈小泪滴状或碎块状,长不过2厘米,断面玻璃样,薄片酒红色。加热时无苯甲酸气味。产于东非。
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,又名:柬埔寨龙血树,其树脂与上述品种作用相同。植物形态参见山铁树叶条。

性味:甘咸,平。
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味微咸甘。
②《唐本草》:味甘咸,平,有小毒。
③《本草蒙筌》:味辛咸,气平,有小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1~3分;或入丸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。

功效与作用:散瘀定痛,止血生肌。治跌打折损,内伤瘀痛;外伤出血不止,瘰疬,臁疮溃久不合。
①《唐本草》:主五脏邪气,带下,止痛,破积血,金创生肉。
②《海药本草》:主打伤折损,一切疼痛,补虚及血气搅刺,内伤血聚,并宜酒服。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,敷。此药性急,亦不可多使,却引脓。
④王好古:补心包络,肝血不足。
⑤《纲目》:散滞血诸痛,妇人血气,小儿S。

用药禁忌: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得密陀僧良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。

归经:入心、肝经。
①《纲目》:手足厥阴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入足厥阴,手少阴经。
③《本草新编》:入肾。

出处:《雷公炮炙论》

附方:①治伤损筋骨,疼痛不可忍:麒麟血一两,没药一两,当归一两(锉,微炒),白芷二两,赤芍药一两,桂心一两。捣细罗为散,每服,以温酒调下二钱,日三、四服。(《圣惠方》麒麟血散)
②治腹中血块:血竭、没药、滑石、牡丹皮(同煮过)各一两。为末,醋糊丸,梧桐子大,服之。(《摘元方》)
③治产后败血冲心,胸满气喘:真血竭,研为细末,温酒调服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血竭散)
④治鼻衄:血竭、蒲黄等分。为末,吹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
⑤治瘰疬已破,脓水不止者:血竭(炒)二钱半,大枣二十个(烧为灰),干地黄半两(别为末)。上三味,都细研如粉,以津唾调贴疮上。(《博济方》血竭散)
⑥治一切不测恶疮,年深不愈:血竭一两,铅丹半两(炒紫色)。上二味,捣研为散,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血竭散)
⑦治臁疮不合:血竭末敷之,以干为度。(《济急仙方》)
⑧治痔漏疼痛不可忍:血竭,为细末,用自津唾调涂,频为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血竭散)
⑨治嵌甲疼痛:血竭末调敷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
⑩治白虎风,走转疼痛,两膝热肿:麒麟竭一两,硫黄一两(细研)。捣罗为散,研令匀,以温酒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麒麟竭(《雷公炮炙论》),海蜡(侯宁极《药谱》),麒麟血(《圣惠方》),木血竭(《滇南本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。采取果实,置蒸笼内蒸煮,使树脂渗出;或取果实捣烂,置布袋内,榨取树脂,然后煎熬成糖浆状,冷却凝固成块状。亦有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,使树脂自然渗出,凝固而成。

化学成分:是一种树脂酯及血竭树脂鞣醇的混合物,约含57~82%;另含无定形的血竭白素约2.5%,黄色血竭树脂烃约14%,不溶性树脂0.3%,植物性渣滓18.4%,赭朴吩0.03%,灰分8.3%。

汉语拼音:Xuè Jié

原形态:麒麟竭,又名:渴留(《唐本草》)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伊朗;我国广东、台湾亦有种植。主产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伊朗等地。

性味:甘咸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1~3分;或入丸剂。外用: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。

功效与作用:散瘀定痛,止血生肌。治跌打折损,内伤瘀痛;外伤出血不止,瘰疬,臁疮溃久不合。

归经:入心、肝经。

出处:《雷公炮炙论》

附方:①治伤损筋骨,疼痛不可忍:麒麟血一两,没药一两,当归一两(锉,微炒),白芷二两,赤芍药一两,桂心一两。捣细罗为散,每服,以温酒调下二钱,日三、四服。(《圣惠方》麒麟血散)

性状: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,大小不等,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,赤褐色或紫褐色。质硬而脆,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,有玻璃样光泽,有时有小孔。用火燃之,冒烟呛鼻。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。无香气,味甘而咸,嚼之砂样。以外表色黑如铁,研末红如血,燃之其烟呛鼻者佳。

炮制:拭去灰尘,敲成小块,于冬季干燥天气,放在石灰坛内使燥,然后乘脆研末。

注意: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得密陀僧良。"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血竭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