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菊的功效_母菊的用量和禁忌_母菊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母菊

汉语拼音:Mǔ Jú 别名:洋甘菊 性味:味辛;微苦;性凉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母菊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母菊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欧药菊、洋甘菊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。5~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,晒干备用。

汉语拼音:Mǔ Jú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茎直立多分枝,光滑无毛。绿色。叶互生,2~3回羽状分裂,裂片短,窄线形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,直径1.2~2.5厘米,着生于枝梢或叶腋,具花梗;总苞半球形;苞片4层,边缘膜质;舌状花1层,生于花序外围,雌性,白色,先端平截或微凹;其内为管状花,多数,两性,黄色,花冠先端4~5齿裂;花药基部圆钝;花托圆锥形,无托片。瘦果椭圆形,有3~5条细棱,无冠毛。花期5~7月。

资源分布:栽培于庭园或野生于旷野。

性味:《湖南药物志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《湖南药物志》:"驱风解表。治感冒,风湿疼痛。"

出处:《湖南药物志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欧药菊、洋甘菊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。5~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,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茎直立多分枝,光滑无毛。绿色。叶互生,2~3回羽状分裂,裂片短,窄线形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,直径1.2~2.5厘米,着生于枝梢或叶腋,具花梗;总苞半球形;苞片4层,边缘膜质;舌状花1层,生于花序外围,雌性,白色,先端平截或微凹;其内为管状花,多数,两性,黄色,花冠先端4~5齿裂;花药基部圆钝;花托圆锥形,无托片。瘦果椭圆形,有3~5条细棱,无冠毛。花期5~7月。

资源分布:栽培于庭园或野生于旷野。

性味:《湖南药物志》:甘,平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《湖南药物志》:驱风解表。治感冒,风湿疼痛。

出处:《湖南药物志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洋甘菊

英文名:flower of Mayweed, Mayw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tricaria recutita L. [M. chamomilla L.]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西洋甘菊的花或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5-7月采收花朵与全草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本品全草和花含挥发油[1,2],全草含0.46%-0.67%[1]。油中含兰香油薁(chamazulene)[1-3]及原薁(proazulene)[4,5]。新鲜油中还含活性很高的成分:2-(亚丁-2-炔基)-△3-二氢呋喃(5-螺-2)四氢呋喃[2-(butyne-2-ylidene)-△3-di-hydrofuran(5-spiro-2)tetrahydrofuran][6]。另外还含金合欢烯(farnesene),α-甜没药萜醇(α-bisabolol),2-(亚-2,4-已二炔基)-1,6-二氧螺[4,4]壬-3-烯[2-(hexa-2,4-diyn-1-ylidene)-1,6-dioxas-piro[4,4]non-3-ene][4],甜没药萜醇氧化物(bisabolol oxide)A、B、C[7]。本品还含母菊内酯(matricin)[8],母菊内酯酮(matricarin)[9,10],5,4-二羟基-3,6,7,3-四甲氧基黄酮(5,4-di-hydroxy-3,6,7,3-tetramethoxyflavoneon)[11],芹菜素(apigenin),芹菜素-7-葡萄糖甙-水解葡萄糖甙酶(apigenin-7-glucoside-hy-drolyzing glucosidase)[12],芸香甙(rutin),金丝桃甙(hypero-side)[13],大牻牛儿烯(germacrene)D,金合欢醇(farnesool),樟烯(camphene)[14],顺式-烯炔双环醚(cis-enyne dicycloether),反式-烯炔双环醚(trans-enyen dicycloether),左旋-2-氧化甜没药萜酮(2-bisabolonoxide),脱肠草素(herniarin),伞形花内酯(umbellifer-one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豆甾醇-3-葡萄糖甙(stigmasterol-3-glucoside)[15]。

汉语拼音:Mǔ Jú

原形态:西洋甘菊 一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有香气。茎直立,无毛,上部多分枝。叶互生,二回羽状全裂,无柄,基部稍扩大,裂片细线形;上部叶卵形或长卵形。头状花序异型,排列成伞房状,直径1.2--2.5cm,着生于枝梢或叶腋,花序梗长3-6cm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2层,绿色,边缘膜质,全缘;花托长圆锥状,中空;舌状花1层舌片白色,生于花序外围,雌性,先端平截或微凹,白色;其内为和状花,多数,两性,花冠先端4-5齿理解,黄色,冠檐5裂;花药基部圆钝。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形,通常有3-5条细肋;无冠毛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河谷旷、田边。

资源分布:产于我国新疆北部和西部。北京、南京、上海栽培于庭园或野生于旷野。

性味:味辛;微苦;性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止咳平喘;祛风湿。主感冒发热;咽喉肿痛;肺热咳喘;势痹肿痛;疮肿

各家论述:《湖南药物志》:驱风解表。治感冒,风湿疼痛。

出处: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母菊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