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叶紫珠的功效_长叶紫珠的用量和禁忌_长叶紫珠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长叶紫珠

汉语拼音:Chánɡ Yè Zǐ Zhū 别名:山枇杷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牛舌癀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野枇杷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 性味: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苦辛,温,有小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长叶紫珠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长叶紫珠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山枇杷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牛舌癀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野枇杷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黄毛紫珠的根或茎、叶。

汉语拼音:Chánɡ Yè Zǐ Zhū

原形态:灌木,高约3米。小枝及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柔毛。叶对生;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12~22厘米,宽4~7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钝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脉上常有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茸毛,侧脉10~14对;叶树粗,长1~2厘米。聚伞花序腋生;花序柄长1~2厘米,密被长茸毛;花无柄,密集于花序之顶;萼锥状,被柔毛,有4尖齿;花冠筒状,4裂,紫红色,被茸毛;雄蕊4,突出,花药纵裂;子房4室。核果球形,径约1.5毫米,淡紫色,藏于宿萼内。花期秋季至翌年春季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平地或山麓。分布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台湾等地。

性味: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苦辛,温,有小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;或捣汁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,除湿,活血,止血。治风湿痛,风寒咳嗽,吐血。

出处: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附方:①治上肢风湿痛:长叶紫珠鲜根二至三两。水煎或调酒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长叶紫珠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