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米的功效_石米的用量和禁忌_石米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石米

汉语拼音:Shí Mǐ 别名:小石枣子、还阳 性味:甘;微辛;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米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石米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小石枣子、还阳

英文名:all-grass of Farges Epigeneium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paris fargesii Finet
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小羊耳蒜的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
汉语拼音:Shí Mǐ

原形态:小羊耳蒜,附生植物。植株矮小,高1-3cm。假鳞茎狭长圆形,彼此紧接而斜伏于匍匐根状茎上,长5-10mm,幼时被白色膜质鞘,具1叶。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(5-)10-20(-40)mm,宽4-10mm,先端钝,有时具细尖,基部收窄为短柄,具关节。花葶高出花外,具翅。总状花序具2花;花苞片小,披针形,比花梗连子房短,长1-2mm;花浅黄绿色;中萼片与侧萼片近相似,狭长圆形,长6mm,宽1.2mm,具1脉,先端略钝;花瓣丝状,与萼片等长;唇瓣卵状楔形,长5.5mm,宽2.2mm,中部略缢缩,向先端扩大,先端近截形,中部微凹且具短尖,前面边缘有齿,基部具椭圆形胼胝体或有时不甚明显;合蕊柱纤细,弯曲,长约4mm,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圆。

生态环境: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山谷岩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。

性味:甘;微辛;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9g。

功效与作用:润肺止咳;舒筋活血。主肺结核咳嗽;风热咳嗽;百日咳;风湿麻木;劳伤身疼;跌打损伤
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、润肺止咳的功能。用于肺结核咳嗽、风热咳嗽、百日咳、五痨七伤、周身疼痛、风湿麻木、跌打损伤、小儿惊风。

归经:肺;肝经

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小石枣子、小羊耳蒜

药材基源: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net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
性味:甘,微寒。

用法用量:2~3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润肺止咳。用于肺结核咳嗽,风热咳嗽,百日咳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米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