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父鱼的功效_杜父鱼的用量和禁忌_杜父鱼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杜父鱼

汉语拼音:Dù Fù Yú 别名:四鲶鲈、渡父鱼、舩矴鱼、伏念鱼 性味:味甘;性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杜父鱼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杜父鱼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四鲶鲈、渡父鱼、舩矴鱼、伏念鱼

英文名:Artedius;Cottus;Sculpin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杜父鱼科动物松江鲈的肉。

汉语拼音:Dù Fù Yú

原形态:松江鲈,体前部平扁,渐后近圆筒形。一般长约12cm。头大,宽而扁吻长略钝,眼稍小,侧上位,中凹平,两缘高凸,形成眼上棱。顶枕部两侧各有一顶枕棱,其外侧各有一眼后棱,眼下方各有一眼下棱,各棱均无棘。口宽大,上颌较长,上下颌、犁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牙群,左右犁骨牙群连成半月形。前鳃盖骨有4棘,上棘较大。体无鳞而有很多小突起。侧线中位,平直,侧线孔约37个。背鳍Ⅷ-10-12,基部微连,鳍棘细弱。臀鳍17-18,与第2背鳍相对。胸鳍长圆形,较宽大,可达第2背鳍。腹鳍位于胸鳍基前缘后下方。尾鳍后缘略圆凸。体黄褐色,体侧具褐色横纹5-6条。眼周有暗褐色辐状纹。背鳍棘前部具一黑色大斑。鳃盖膜及臀鳍基部呈橘红色。各鳍淡黄均具黑色小斑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,肉食性。春季产卵,于5-6朋幼鱼进入淡水生长育肥。冬季游向河口及近海。

性味:味甘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功效与作用:健脾益气。主脾虚食少;胃脘疼痛;形瘦乏力;大便溏泄;小儿疳积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纲目》:主治小儿差颓。用此鱼掰开,口咬之,七下即消。

归经:脾;胃经

出处:始载于《临海志》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杜父鱼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