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苏麻的功效_野苏麻的用量和禁忌_野苏麻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野苏麻

汉语拼音:Yě Sū Má 别名:野藿香 性味:性微温,味苦辛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野苏麻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野苏麻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野藿香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
原形态: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四方形,紫红色,具毛。叶对生,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近于平截,下延成柄,有翼,边缘有锯齿,齿端有突点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;叶柄长。圆锥花序;花紫红色;花萼5裂;花冠唇形,下唇较上唇为长,船形,全缘,上唇4裂,裂片反折;雄蕊4,其中2枚较长,微伸出花冠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土坎、山地阴处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及西南。

性味:性微温,味苦辛。

功效与作用:解表散寒,除风湿。

出处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附方:①治风寒感冒:野苏麻、橙子壳、阳雀花根、地榆、金银花各三钱。煎水服。
②治呕吐、腹泻:野苏麻、紫苏、炮美各三钱,阎王刺五钱。煎水服。
③治风湿(麻木、疮痒):野苏麻、金银花藤、野花椒(全草)各一把,煎水洗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野藿香
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
汉语拼音:Yě Sū Má

原形态: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四方形,紫红色,具毛。叶对生,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近于平截,下延成柄,有翼,边缘有锯齿,齿端有突点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细毛;叶柄长。圆锥花序;花紫红色;花萼5裂;花冠唇形,下唇较上唇为长,船形,全缘,上唇4裂,裂片反折;雄蕊4,其中2枚较长,微伸出花冠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土坎、山地阴处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及西南。

性味:性微温,味苦辛。

功效与作用:解表散寒,除风湿。

出处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附方:①治风寒感冒:野苏麻、橙子壳、阳雀花根、地榆、金银花各三钱。煎水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野苏麻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