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石松

汉语拼音:Shí Sōnɡ Zǐ 性味:苦;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松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石松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石松子的功效_石松子的用量和禁忌_石松子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英文名:Lycopodium,spores of Common clubmoss spores of Staghorn clubmoss,spores of Wolf's claw clubmoss,spores of Tree clubmoss,spores of Annotinous Clubmoss,spores of Bristly clubmoss,spores of Interrup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.[L.clavatum auct.non L.]2.Lycopodium centro-chinense Ching3.Palhinhaea cernua(L.)Franco et Vasc.[Lycopodium cernuum L.]

药材基源:为石松科植物石松、玉柏石松、高山扁枝石松及单穗石松的孢子。

采收和储藏:7-9月间当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熟或未裂开时,剪下孢子囊穗,在防水布上晒干,击震,使孢子脱落,过筛后应用。

化学成分:石松子(孢子)约含脂肪油50%。油的主要成分为石松子油酸80~86露)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。孢子中尚含纤维素(10~15%)、木聚糖(10%)、精蛋白。

汉语拼音:Shí Sōnɡ Zǐ

原形态:石松,多年生草本。匍匐茎蔓生,分枝有叶疏生。直立茎高15-30cm,分枝;营养枝多回分叉,密生叶,叶针形,长3-4mm,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;孢子枝从第二、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,远高出营养枝,叶疏生;孢子囊穗长2.5-5cm,有柄,通常2-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;孢子叶卵状三角形,先端急尖而具尖尾,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,孢子囊肾形,淡黄褐色,孢子同形。7、8月间孢子成熟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地、潮湿草原或流水、滴水石上。春季至秋季习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,呈粉末状。淡黄色,质轻,无吸湿性。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。相对密度1.062,入水时浮悬于水面,煮沸则下沉。能浮在氯仿表面,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,吹入火焰中燃烧,有闪光,并闻作响。无臭无味。
2.显微鉴别 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,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。

性味:苦;温

用法用量:外用:适量,研末撒布。内服:入丸、散,3-9g;或浸酒。

功效与作用:收湿;敛疮;止咳。主皮肤湿烂;小儿夏季汗疹;咳嗽

各家论述:1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撒布剂,治皮肤糜烂。
2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浸酒可作强壮剂。与甘草同服,能止咳。

归经:肝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

附方: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:石松子粉、滑石粉等分,混合研匀扑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
性状: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,呈粉末状。淡黄色,质轻,无吸湿性。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。比重1.062,入水时浮悬于水面,煮沸则下沉。能浮在氯仿表面,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,吹入火焰中燃烧,有闪光,并闻炸响。无臭无味。在显微镜下观察,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,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Lycopodium,spores of Common clubmoss spores of Staghorn clubmoss,spores of Wolf's claw clubmoss,spores of Tree clubmoss,spores of Annotinous Clubmoss,spores of Bristly clubmoss,spores of Interrup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.[L.clavatum auct.non L.]2.Lycopodium centro-chinense Ching3.Palhinhaea cernua(L.)Franco et Vasc.[Lycopodium cernuum L.]

药材基源:为石松科植物石松、玉柏石松、高山扁枝石松及单穗石松的孢子。

采收和储藏:7-9月间当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熟或未裂开时,剪下孢子囊穗,在防水布上晒干,击震,使孢子脱落,过筛后应用。

化学成分:石松子(孢子)约含脂肪油50%。油的主要成分为石松子油酸(Lycopodiumoleic acid,80-86%)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。孢子中尚含纤维素(10-15%)、木聚糖(Xylan,10%)、精蛋白。

汉语拼音:Shí Sōnɡ Zǐ

原形态:石松,多年生草本。匍匐茎蔓生,分枝有叶疏生。直立茎高15-30cm,分枝;营养枝多回分叉,密生叶,叶针形,长3-4mm,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;孢子枝从第二、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,远高出营养枝,叶疏生;孢子囊穗长2.5-5cm,有柄,通常2-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;孢子叶卵状三角形,先端急尖而具尖尾,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,孢子囊肾形,淡黄褐色,孢子同形。7、8月间孢子成熟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地、潮湿草原或流水、滴水石上。春季至秋季习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 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,呈粉末状。淡黄色,质轻,无吸湿性。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。相对密度1.062,入水时浮悬于水面,煮沸则下沉。能浮在氯仿表面,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,吹入火焰中燃烧,有闪光,并闻作响。无臭无味。
2.显微鉴别 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,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。

性味:苦;温

用法用量:外用:适量,研末撒布。内服:入丸、散,3-9g;或浸酒。

功效与作用:收湿;敛疮;止咳。主皮肤湿烂;小儿夏季汗疹;咳嗽

各家论述:1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撒布剂,治皮肤糜烂。
2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浸酒可作强壮剂。与甘草同服,能止咳。

归经:肝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

性状:1.性状鉴别 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,呈粉末状。淡黄色,质轻,无吸湿性。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。相对密度1.062,入水时浮悬于水面,煮沸则下沉。能浮在氯仿表面,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,吹入火焰中燃烧,有闪光,并闻作响。无臭无味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孢子。7~9月间当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热或未裂开时,剪下孢子囊穗,在防水布上晒干,击震,使抱子脱落,过筛后应用。
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伸筋草条。

性状鉴别:干燥孢子微细而疏松,呈粉末状。淡黄色,质轻,无吸湿性。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。比重1.062,入水时浮悬于水面,煮沸则下沉。能浮在氯仿表面,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,吹入火焰中燃烧,有闪光,并闻炸响。无臭无味。在显微镜下观察,孢子为三棱形的锥体,表面有细小六角形的蜂窝状网膜。
石松的同属植物玉柏(参见玉柏条)、地刷子石松(参见过江龙条)、高山石松、杉蔓石松等的孢子,亦作石松子用。

功效与作用: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撒布剂,治皮肤糜烂。
②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浸酒可作强壮剂。与甘草同服,能止咳。

出处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
附方: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:石松子粉、滑石粉等分,混合研匀扑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松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