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竹蒿草的功效_细竹蒿草的用量和禁忌_细竹蒿草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细竹蒿草

汉语拼音:Xì Zhú Hāo Cǎo 别名:斑茅胆草、十二妹、云茅草、红韭菜、血见愁、土洋参、见血愁 性味:甘;凉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细竹蒿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细竹蒿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斑茅胆草、十二妹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云茅草、红韭菜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块状,延长,肉质。叶茎生或丛生于茎的基部,线状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1~1.5厘米,平行脉。花茎长30~60厘米,有叶,节间长,秃净;圆锥花序疏散;苞片脱落;萼片3,矩圆状披针形;花瓣3,卵圆形,紫蓝色;发育雄蕊2,花丝被毛,退化雄蕊3,秃净。蒴果近球形,径约6毫米。种子褐色,有不明显的皱纹。花期春末夏初。果期10~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溪边、草坡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凉血,止血。治热症,小儿惊风。

出处: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斑茅胆草、十二妹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云茅草、红韭菜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
汉语拼音:Xì Zhú Hāo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块状,延长,肉质。叶茎生或丛生于茎的基部,线状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1~1.5厘米,平行脉。花茎长30~60厘米,有叶,节间长,秃净;圆锥花序疏散;苞片脱落;萼片3,矩圆状披针形;花瓣3,卵圆形,紫蓝色;发育雄蕊2,花丝被毛,退化雄蕊3,秃净。蒴果近球形,径约6毫米。种子褐色,有不明显的皱纹。花期春末夏初。果期10~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溪边、草坡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贵州等地。

功效与作用: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凉血,止血。治热症,小儿惊风。"

出处: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斑茅胆草、十二妹、云茅草、红韭菜、血见愁、土洋参、见血愁

英文名:Simplex Murdannia, Herb of Simplex Murdann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rdannia simplex(Vahl) Brenan[Commelina simplex Vahl;Aneilema simplex (Vahl)Kunth;Murdannia sinica(Ker-Gawl.)Bruckn.]
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细竹蒿草的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汉语拼音:Xì Zhú Hāo Cǎo

原形态:细竹蒿草,多年生草本。高20-50cm。根有多数须根。茎常丛生,稀单生,节间甚长,无毛或被短柔毛。基生叶丛生,长12-35cm,宽5-12cm;茎生叶较小,生于茎的中部,叶片条状披针形,长3-7cm,宽约7mm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抱茎,鞘长1.5-2cm被长睫毛。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;总苞片条形至披针形,果期多脱落;苞片早落;花梗细而挺直,长约4mm;萼片3,浅舟状,长卵形,长约3mm;花瓣3,花丝下部有毛或近无毛;子房3室,长圆形,花柱线形,长约4mm。蒴果卵状三棱形,长约4mm,每室有2颗种子。种子有几乎呈辐射状排列的白色斑块。花期4-7月,果期8-11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西南等地。

性味:甘;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;凉血;解毒。主小儿惊风;肺热咳嗽;吐血;目赤肿痛;痈肿疮毒

各家论述: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凉血,止血。治热症,小儿惊风。

出处: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细竹蒿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