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板蓝根的功效_南板蓝根的用量和禁忌_南板蓝根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南板蓝根

汉语拼音:Nán Bǎn Lán Gēn 别名:土板蓝根、蓝靛根、板蓝根 性味:味苦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南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南板蓝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土板蓝根、蓝靛根、板蓝根

英文名:root of Common baphicacanthus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aphicacanthus cusia (Nees) Bremek.
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和根茎。

采收和储藏:初冬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根茎中含大黄酚(chrysophanol),靛甙(indican),靛玉红(idirubin),靛蓝(indigo),β-谷甾醇( β-sitosterol),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羽扇豆酮(lupenone)。

汉语拼音:Nán Bǎn Lán Gēn

原形态:1.马蓝 多年生草本,高30-70cm。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。根茎粗壮,断面呈蓝色。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,略带方形,稍分枝,节膨大,幼时被褐色微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4cm;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5cm,宽4-8cm;先端急尖,微钝头,基部渐狭细,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,上面无毛,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,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,侧脉5-6对。花无梗,成疏生的穗状花序,顶生或腋生;苞片叶状,狭倒卵形,早落;花萼裂片5,条形,长1-1.4cm,通常一片较大,呈匙形,无毛;花冠漏斗状,淡紫色,长4.5-5.5cm,5裂近相等,长6-7mm,先端微凹;雄蕊4,2强,花粉椭圆形,有带条,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;子房上位,花柱细长。蒴果为稍狭的匙形,长1.5-2cm。种子4颗,有微毛。花期6-10月,果期7-11月。
2.蓼蓝 一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茎圆柱形,分枝或不分枝,无毛,具明显的节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;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,淡褐色,先端截形,边缘长睫毛;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1.5-5.5cm,先端钝,基部圆形或楔形,全缘,有缘毛,干后两面均蓝绿色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排列紧密;苞片钟形,近革质,有睫毛;花小,红色,花被5裂,裂片倒卵形,淡红色;雄蕊6-8;雌蕊1,花柱不伸出,柱头3叉。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,有光泽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
3.木蓝 小灌木,高50-80cm,罕更高。茎直立,小枝被银白色短毛。叶互生;奇数羽状复叶,长2.5-5cm,小叶对生;托叶小,锥形;小叶9-13,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1-2cm,宽0.5-1.5cm,先端钝圆,有小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被丁字毛,叶干时常带蓝色。总状花序疏松,通常腋生,远较叶为短,有花约20朵;萼钟形,被银白色毛,上部5齿裂;花冠蝶形,红黄色,长约4mm,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,外面有毛,翼瓣卵圆形,微与龙骨瓣相连,龙骨瓣匙形,爪上有距;雄蕊10,两体;子房无柄,花柱短,内弯,柱头头状。荚果线状圆柱形,直或稍弯,长约2cm,棕黑色,无毛。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,直或稍弯,长约2cm,棕黑色,无毛。种子长圆形,5-12颗,种子长约1.5mm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4.蓼蓝:(靛青叶、蓝靛叶、靛叶)一年本草、高50-80cm,茎直立,单一分枝,有棱和明显的节,带红紫色,几无毛。单叶互生,有柄;托叶鞘圆筒状,具长睫毛;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,长3-8cm,宽2-5cm,先端圆钝,基部近圆形或平截,全绿,无毛或沿脉补短毛,蓝绿色,干后变暗蓝色。夏季开淡红色小花,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。花密集,苞片膜质,具纤毛,花被5;卵形;、雄蕊6-8个,短天花被。瘦果宽卵形,三棱,棕色,有光泽,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茎及根全长10-30cm,根茎长5-10cm。根茎圆柱形,多弯曲,有时分叉,直径2-6mm;上部常具短地上茎,有进分枝。表面灰褐色,节膨大,节处着生细长而略弯曲的根,表面有细皱纹。茎及根茎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略纤维状,中央有髓,较大。根质稍柔韧。气弱,味淡。
以条长、粗细均匀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。皮层细胞切微延长,具小纹孔。韧皮产散列多数纤维,微木化。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-4个相聚,多径向排列,林射线宽2-6列细胸,有纹孔。髓部薄壁细胞密生小形纹

性味:味苦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-120g;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汤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凉血消肿。主温毒发斑;高热头痛;大头瘟疫;丹毒;痄腮;病毒性肝炎;流行性感冒;肺炎;疮肿;疱疹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经集注》:此即今染(纟禁)碧所用者,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,乃烷,(纟禁)布汁以解之亦善。以叶涂五心,又止烦闷。尖叶者为胜。2.《新修本草》:陶氏所引乃是菘蓝,其汁抨(普更切)为淀者。菘蓝为淀惟堪染者。3.《本草图经》:有菘蓝,可以为淀者,亦名马蓝,《尔雅》所谓'箴;马蓝'是也。又福州一种马蓝,四时俱有,叶类苦益菜。
4.《本草衍义》:蓝实即大蓝实也。谓之蓼蓝实者,非是。《尔雅》所说是解诸药等毒,不可阙也。实与叶两用。注不解实,只解蓝叶,为未尽。《经》所说尽矣。蓝一本而有数色,刮竹

用药禁忌:脾胃虚寒、无实火热毒者慎服。 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凡非实热及虚弱作泻者慎用。

归经:归心;肝;胃经

出处:本品在宋代《本草图经》即载其药用,云:马蓝,连根采之,培捣下筛,酒服钱匕,治妇人败血甚佳。《纲目》载:蓝凡五种,其中之马蓝者即是本种。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图蓝二据其植物形态亦应是本种。

附方:本品茎叶亦为古代制染青原料之一,放以蓝称之。《本草纲目. 介部. 马刀》:俗称大为马。章炳麟《新方言. 释言》: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,马蓝,马蓼、马薤、马蜩、马p是也。本品在五蓝中叶较大,故名之为马蓝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茎及根全长10-30cm,根茎长5-10cm。根茎圆柱形,多弯曲,有时分叉,直径2-6mm;上部常具短地上茎,有进分枝。表面灰褐色,节膨大,节处着生细长而略弯曲的根,表面有细皱纹。茎及根茎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略纤维状,中央有髓,较大。根质稍柔韧。气弱,味淡。

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闷润,切成薄片,干燥,筛去灰屑。 饮片性状:为类圆形、大小不一的薄片。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。切断面显纤维性,中部有白色海绵状的髓。质硬而韧。气微,味微苦。 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注意:脾胃虚寒、无实火热毒者慎服。 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"凡非实热及虚弱作泻者慎用。"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大蓝根、大青根

英文名: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S CUSIAE

药材基源: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(Nees) Bremek. 的干燥根茎及根。夏、秋两季采挖,除去地上茎,洗净、晒干。

性状鉴别:本品根茎呈类圆形,多弯曲,有分枝,长10~30cm,直径0.1~1cm。表面灰棕色,具细纵纹;节膨大,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;外皮易剥落,呈蓝灰色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蓝灰色,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,中央有髓。根粗细不一,弯曲有分枝,细根细长而柔韧。气微,味淡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9~15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凉血。用于温病发斑,丹毒;流感,流脑。

归经:归心、胃经。

性状:本品根茎呈类圆形,多弯曲,有分枝,长10~30cm,直径0.1~1cm。表面灰棕色,具细纵纹;节膨大,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;外皮易剥落,呈蓝灰色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蓝灰色,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,中央有髓。根粗细不一,弯曲有分枝,细根细长而柔韧。气微,味淡。

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晒干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南板蓝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