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芜荑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芜荑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芜荑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殿蓎(《本经》),无夷(《尔雅》郭璞注),芜荑仁(《千金方》),山榆子(《千金·食治》),山榆仁(《本草拾遗》),白芜荑(《圣惠方》),大果榆糊(《药材学》)。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的加工品。
汉语拼音:Wú Yí
原形态:大果榆,又名:无姑(《尔雅》),山粉榆(《说文》),山榆(《广雅》),姑榆(《尔雅》郭璞注),迸榆、黄榆、扁榆、毛榆、柳榆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地、山麓及岩石地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主产山西、河北。东北各地亦产。
性味:苦辛,温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杀虫,消积。治虫积腹痛。小儿疳泻、冷痢,疥癣,恶疮。
归经:入脾、胃经,
出处:《本经》
附方:①治脾胃有虫,食即痛,面黄五色,疼痛无时:芜荑仁二两,和面炒令黄色,为末,非时,米饮调二钱匕。(《千金方》)
性状:呈方块状,表面褐黄色,有多数小孔.体轻质松脆。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臭,味微酸涩。
注意:脾胃虚弱者慎服,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臭芜荑、黄榆、毛榆、山榆
药材基源: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。
汉语拼音:Wú Yí
性状鉴别:药材呈扁平方块状。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,有多数孔洞和孔隙,杂有多数纤维及种子。质地松脆而粗糙,易起层剥离。具特异的恶骚臭气。
性味:辛、苦,平。
用法用量:1~3钱。
功效与作用:消积杀虫。用于小儿疳积,蛔虫病,蛲虫病。
性状:药材呈扁平方块状。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,有多数孔洞和孔隙,杂有多数纤维及种子。质地松脆而粗糙,易起层剥离。具特异的恶骚臭气。
炮制:夏季果实成熟采下,晒干,搓去膜翅取出种子。取种子55斤浸入温水中,待发酵后,加入榆树皮面10斤,红土30斤,菊花末5斤,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,如糊状,摊平约4分厚,切约2寸方块,晒干,即为成品。另一用法是在5月间采果,阴干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殿y(《本经》),无夷(《尔雅》郭璞注),芜荑仁(《千金方》),山榆子(《千金・食治》),山榆仁(《本草拾遗》),白芜荑(《圣惠方》),大果榆糊(《药材学》)。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的加工品。
原形态:大果榆,又名:无姑(《尔雅》),山粉榆(《说文》),山榆(《广雅》),姑榆(《尔雅》郭璞注),迸榆、黄榆、扁榆、毛榆、柳榆。
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,高15~30米。大枝斜向,开展,小枝淡黄褐色或带淡红褐色,有粗毛,枝上常有发达的木栓质翅。叶互生;叶柄长2~6毫米,密生短柔毛;叶片阔倒卵形,长5~9厘米,宽4~5厘米,先端突尖,基部狭,两边不对称或浅心形,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,两面粗糙,有粗毛。花5~9朵簇生,先叶开放;花大,长达15毫米,两性,花被4~5裂,绿色;雄蕊与花被片同数,花药大,带黄玫瑰色;雌蕊1,绿色,柱头2裂。翅果大形,倒卵形成近卵形,长2.5~3.5厘米,宽2~3厘米,全部有毛,有短柄。种子位于翅果中部。花期春季。
资源分布:生长于山地、山麓及岩石地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主产山西、河北。东北各地亦产。
性状鉴别:呈方块状,表面褐黄色,有多数小孔.体轻质松脆。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臭,味微酸涩。
性味:苦辛,温。
①《本经》:味辛,平。
②《药性论》:味苦辛。
③《海药本草》:味辛,温,无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杀虫,消积。治虫积腹痛。小儿疳泻、冷痢,疥癣,恶疮。
①《本经》:主五内邪气,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,去三虫,化食。
②《别录》:逐寸白,散肠中齑息。
③《药性论》:能主积冷气,心腹Y痛,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。
④孟诜:治热疮,捣和猪脂涂。又和白蜜治湿癣。和沙牛酪疗一切疮。长食治五痔。
⑤《食疗本草》:散腹中气痛。又和马酪可治癣。又杀中恶虫毒。
⑥《海药本草》:治冷痢心气,杀虫止痛。又治妇人子宫风虚,孩子疳泻。
⑦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肠风痔漏,恶疮疥癣。
⑧《医林纂要》:泻肺法风湿,燥脾消寒食,治疸黄,杀虫去蛔。
⑨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祛痰利尿。
用药禁忌:脾胃虚弱者慎服,
①《海药本草》:得诃子、豆蔻良。
②《本草从新》:脾胃虚者,虽有积,勿概投。
③《得配本草》:脾、肺燥热者禁用。
归经:入脾、胃经,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二经。
②《玉楸药解》:入厥阴肝经。
③《要药分剂》:入脾、胃二经。
④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脾二经。
出处:《本经》
附方:①治脾胃有虫,食即痛,面黄五色,疼痛无时:芜荑仁二两,和面炒令黄色,为末,非时,米饮调二钱匕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大人小儿蛔痛,大痛不可忍,或吐青黄绿水涎沫,或吐虫出,发有休止:芜荑、雷丸各半两,干漆(捶碎,炒烟尽)一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三钱,温水七分盏,调和服,不拘时,甚者不过三服。小儿每服半钱。(《奇效良方》芜荑散)
③治久患脾胃气泄不止:芜荑五两,捣末,以饭丸。每日空心午饭前,各用陈米饮下三十丸,增至四十丸。(《续传信方》)
④治久痢不瘥,有虫,兼下部脱肛:芜荑二两(微炒),黄连一两(去须,微炒),蚺蛇胆半两。上药,捣罗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以杏仁扬下三十丸,日再服。(《圣惠方,芜荑丸)
⑤治小儿虫痫,胃寒虫上,诸证危恶,与痫相似:白芜荑、干漆(烧存性)等分。为末,米饮调服一字至一钱。(《医准》)
⑥治下血结阴:芜荑一两。捣碎,研令细,用纸裹压去油,再研为末,用雄猪胆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九丸,甘草汤下,日五、六服。(《普济方》芜荑丸)
⑦治虫牙作痛:芜荑仁安蛀孔中及缝中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⑧治诸积冷气:芜荑一两(炒),大茴香,木香各五钱。共为末,红曲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。每早服三钱,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无荑、无姑、(艹殿)(艹塘)、芜荑仁、山榆子、山榆仁、白芜荑、大果榆树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mus macrocarpa Hance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实的加工品。
采收和储藏:夏季当果实成熟时采下,晒干,搓去膜翅,取出种子。将种子55kg浸入水中,待发酵后,加入家榆树皮面5kg,红土15kg,菊花末2.5kg,加适量温开水混全均匀,如糊状,放板上摊平约1.3cm厚,节成径约6.7cm的方块,晒干,即为成品。亦可在5-6月采实取仁,用种子60%,异叶败酱20%,家榆树皮10%,混合制成扁平方形,晒干。
汉语拼音:Wú Yí
原形态: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15-30m。枝常有具木栓质翅,当年生枝绿褐色或褐色,有粗毛;老枝褐色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6mm,有短柔毛;托叶早落;叶片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5-10cm,宽3-7cm,中上部最宽,先端突尖,基部狭或浅心形,两边不对称,两面粗糙,有粗毛,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。花先叶开放,数朵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散生于当年枝的基部;花大,长达15mm,两性;花被4-5裂,绿色;雄蕊与花被片同数,花药大,带黄玫瑰色;雌蕊1,子房1室,绿色,柱头2裂。翅果特大,长2.5-3.5cm,宽2.2-2.5cm,被毛,花被宿存,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5-6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300m的向阳山坡、丘陵及固定沙丘上,在林区多生于林缘及河岸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加工品呈扁平方块状,表面黄褐色,有多数小孔和空隙,杂有纤维和种子。体质松脆而粗糙,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异,味微酸涩。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①淀粉粒众多,单粒淀粉圆球形,直径4μm左右;复粒由2-8个分粒组成。②纤维壁厚,壁孔不明显。③花粉粒圆球形,表面有刺状突起,萌发孔3个。④花瓣表面碎片上表皮细胞呈毛茸状突起。
性味:苦;辛;性温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杀虫消积;除湿止痢。主虫积腹痛;小儿疳积;久泻久痢;疮汤;疥癣
各家论述:1.《神农本草经》:主五内邪气,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,去三虫,化食。
2.《名医别录》:逐寸白。
3.《药性论》:能主积冷气,心腹症痛,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。
4.孟诜:治热疮,捣和猪脂涂,又和白蜜治湿癣,和沙牛酪疗一切疮。长食治五痔。
5.《食疗本草》:散腹中气痛。又和马酪可治癣。又杀中恶虫毒。
6.《海药本草》:治冷痢心气,杀虫止痛。又治妇人子宫风虚,孩子疳泻。
7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肠风痔漏,恶疮疥癣。
8.《医林纂要》:泻肺祛风湿,燥脾消寒食,
用药禁忌:1.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2.《海药本草》:得诃子、豆蔻良。
3.《本草从新》:脾胃虚者,虽有积,勿概投。
4.《得配本草》:脾、肺燥热者禁用。
归经:脾;胃经
出处: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附方:1.芜荑散(《仁斋直指方论》),治肠中诸虫。2.芜荑丸(《圣惠方》),治久痢不瘥,有虫,兼脱肛。3.芦荟肥儿丸(《医宗金鉴・幼科心法要诀》),治小儿疳证。
性状:性状鉴别 加工品呈扁平方块状,表面黄褐色,有多数小孔和空隙,杂有纤维和种子。体质松脆而粗糙,断面黄黑色,易成鳞片状剥离。气特异,味微酸涩。
注意:1.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芜荑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