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耳草

汉语拼音:ěr Cǎo 别名:较剪草、鲫鱼胆草、山过路蜈蚣、蜈蚣草、行路蜈蚣、节节花、鲫鱼草、龙胆草、苦胆草、节节白花、细叶假红兰、散血草、黑头草、荞糕草、野甘草 性味:苦;凉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耳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耳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耳草的功效_耳草的用量和禁忌_耳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较剪草、鲫鱼胆草、山过路蜈蚣、蜈蚣草、行路蜈蚣、节节花、鲫鱼草、龙胆草、苦胆草、节节白花、细叶假红兰、散血草、黑头草、荞糕草、野甘草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1),烃(hydrocar-bon),耳草碱(auricularine)。

汉语拼音:ěr Cǎo

原形态:耳草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茎近直立或平卧,小枝密被短粗毛,幼时近四棱柱形,老时圆往形,节上常生根,叶对生;叶柄长2.7mm,托叶膜质,被毛,合生成一短鞘,先端5-7裂成刚毛状;叶片近革质,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3-8cm,宽1-2.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微下延,上面平滑或粗糙,下面常被粉末状短毛,侧脉4-6对。聚伞花序密集成头状,腋生;无总花梗;苞片披针形,微小;花4数,近无梗;萼筒长1mm,被毛,裂片披针形,长1-1.2mm;花冠白色,长2.5-3mm,裂片长1.5-1.8mm,广展;雄蕊生于花冠筒喉部,花药伸出;柱头2裂。蒴果球形,直径1.2-1.5mm,熟时不裂。种子每室2-6颗,种皮有小窝孔。花期春未夏初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草地、林缘和灌丛中。

性味:苦;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凉血消肿。主感冒发热;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肠炎;痢疾;痔疮出血;崩漏;毒蛇咬伤;乳腺炎;痈疖肿毒;湿疹;跌打损伤

出处:《生草药性备要》始载有较剪草。后《岭南采药录》之鲫鱼胆草条下有别名较剪草,该条云:"草本,叶对生,形尖长,全边,细碎之花,自叶腋生出。"据此描述,与当今茜草科植物耳草相符。

性状:性状鉴别:全草长25-50(-100)cm。根粗壮坚硬。茎圆柱形,直径约3mm,小枝稍具四棱,密被短毛,节稍膨大,有须根。叶对生,黄绿色,薄革质,微向内卷,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6cm,宽约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稍粗糙,下面被柔毛,脉凸出,侧脉3-6条;托叶2片,合成一短鞘状,先端裂成5-7条刚毛状刺,膜质,被柔毛。叶腋间常有残留聚伞花序或小果。气微,味极苦。 以叶多、色黄绿、具花果者为佳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鲫鱼胆草、细叶亚婆巢、节节花

药材基源: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.[Oldenlandia auricularia (L.)F-Muell.]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汉语拼音:ěr Cǎo

性味:苦,凉。

用法用量:3~5钱;外用适量,鲜叶捣烂敷患处,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用于感冒发热,肺热咳嗽,喉痛,急性结膜炎,肠炎,痢疾;外用治蛇咬伤,跌打损伤,痈疮肿毒,乳腺炎,湿疹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耳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