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章鱼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章鱼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章鱼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章举、J、望潮、小八梢鱼、络蹄、蛸
英文名:Octopus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ctopus vulgaris Lamarck
药材基源:为章鱼科动物真蛸、长蛸等的肉。
采收和储藏:春季或秋、冬季捕捉。用延绳钓法捕取,捕得后除去内脏,洗净,鲜用或干制成章鱼干。
汉语拼音:Zhānɡ Yú
原形态:1.真蛸,胴部椭圆形全长约达80cm。头部与胴部相连,短小,眼发达,周围常有小形刺状突起;头顶中央有口,四周有口膜,口内具角质颚,似鸟喙。漏斗尖筒状,漏斗器W型。胴体褐色,背部有稀疏的疣状,突起及灰白斑点。各腕稍长,长度相近,侧腕较长腹腕较短,顺序一般约2>3>1>4,吸盘2行,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,端器很小,略呈尖锥形,不明显,系现两边皮肤向腹面卷曲而成,纵沟不清,腕侧膜较发达,形成输精沟。内壳退化。
2.长蛸,胴部长椭圆形,全长约达80cm,体肉红色,背浓腹淡,表面光滑,漏斗器VV型。各腕颇长,长度悬殊,顺序列为1>2>3>4,其中第1对腕最长,约为第4对腕长的2倍,约为头部和胴部总长的6倍。吸盘2行。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,长度仅为左侧第3腕的1/2,端器大而明显,匙形,约为全腕长度的1/5。
3.短蛸,胴卵圆形或球形,全长约27cm,体黄褐色。背面粒状突起密集,且两眼皮肤表面有浅色纺锤形或半月形的斑块,每一眼的前方有一椭圆形的金色圈。漏斗器呈W型。各腕较短长度相近,顺序为4>3>2>1。余与真蛸相近似。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水深20-200m的泥沙、碎贝壳沿岸海底,白天常潜伏于岩礁缝内,夜间活动觅食,体大力强,以蟹、虾及贝类为食。春、夏季分批产卵,卵很小,卵膜白色,长椭圆形。
2.常栖息于海流较急的岩石间及水深60-70m的泥沙质海底,有时至潮间带活动。如遇人捕捉,能以腕吸石上而拒捕故名石距(义同拒)。春、夏季分批产卵,卵子长茄形。
3.栖息于潮间带至水深90m的泥沙海底,但以水深处20-30m较多,有时隐藏于石块下,退潮后可钻入泥沙中。春季产卵,卵子像大米粒,故又名饭蛸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但北方沿海
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南海、东海。
2.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3.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但北方沿海较多。
性味:味甘;咸;性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0-60g(鲜品用150g)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养血通乳;解毒;生肌。主血虚经行不畅;产后缺乳;疮疡久溃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养血益气。
2.《泉州本草》:益气养血,收敛,生肌。主治气血虚弱,痈疽肿毒,久疮溃烂。
用药禁忌:《泉州本草》:有荨麻疹史者不宜服。
归经:肝;肾经
出处:1.《本草纲目》:章鱼,生南海。形如乌贼而大,八足,身上有肉,闽粤人多采鲜者,姜醋食之,味如水母。石距亦其类,身小而足长,入盐烧食极美。
2.《闽中海错疏》:J,腹圆,口在腹下,多足,足长,环聚口旁,紫色,足上皆有圆文凸起,腹内有黄褐色质,有卵黄,有黑如乌f墨,有白粒如大麦,味皆美。明州谓之望潮。
附方:①补血益气: 章鱼炒姜、醋常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②治痈疽肿毒:章鱼捣烂,调冰片,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注意:《泉州本草》:有荨麻疹史者不宜服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章举(《韩昌黎集》),J、望潮(《闽中海错疏》),小八梢鱼、络蹄(《东医宝鉴》),蛸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
药材基源:为章鱼科动物真蛸的肉。
原形态:全体褐色,全长约可达80厘米。头部短小,眼发达,眼周常生有小形的刺状突起;头顶中央有口,周围被有口膜。口内具角质的颚,形似鸟喙。足连接于头的前方,有腕4对,基部粗,尖端尖细,各腕长度相近,侧腕较长,腹腕较短,内方有吸盘多数,成2行排列;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为生殖腕。漏斗尖筒状,漏斗器W型。胴部椭圆形,与头部相连合;背面有稀疏的疣状突起和明显的灰白斑点。体腔内贝壳退化。外套膜后部有墨囊。
栖于砂泥海底或岩礁缝中,白天潜伏,晚出猎食甲壳类、贝类及鱼类等。
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东南沿海。
性味:①《纲目》:甘咸,寒,无毒。
⑦《东医宝鉴》:性平,味甘,无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煮食。外用:捣烂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①《纲目》:养血益气。
②《泉州本草》:益气养血,收敛,生肌。主治气血虚弱,痈疽肿毒,久疮溃烂。
用药禁忌:《泉州本草》:有荨麻疹史者不宜服。
出处:《纲目》
附方:①补血益气:章鱼炒姜、醋常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痈疽肿毒:章鱼捣烂,调冰片,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长蛸
药材基源: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(Sasaki);短蛸Octopus ochellatus(体型较小),以去内脏的全体入药。
汉语拼音:Zhān Yú
资源分布:东北。
用法用量:煎汤食。
功效与作用:补气血,痛经,催乳。主治乳汁不足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章举(《韩昌黎集》),鱆、望潮(《闽中海错疏》),小八梢鱼、络蹄(《东医宝鉴》),蛸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
药材基源:为章鱼科动物真蛸的肉。
汉语拼音:Zhānɡ Yú
原形态:全体褐色,全长约可达80厘米。头部短小,眼发达,眼周常生有小形的刺状突起;头顶中央有口,周围被有口膜。口内具角质的颚,形似鸟喙。足连接于头的前方,有腕4对,基部粗,尖端尖细,各腕长度相近,侧腕较长,腹腕较短,内方有吸盘多数,成2行排列;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为生殖腕。漏斗尖筒状,漏斗器"W"型。胴部椭圆形,与头部相连合;背面有稀疏的疣状突起和明显的灰白斑点。体腔内贝壳退化。外套膜后部有墨囊。
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东南沿海。
性味:①《纲目》:"甘咸,寒,无毒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煮食。外用:捣烂调敷。
功效与作用:①《纲目》:"养血益气。"
出处:《纲目》
附方:①补血益气:章鱼炒姜、醋常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注意:《泉州本草》:"有荨麻疹史者不宜服。"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章鱼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