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钻地风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钻地风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钻地风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追地枫、桐叶藤、全叶钻地风、利筋藤
英文名:Root-bark of Chinese Hydrangeavine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(Franch.)Oliv.[S.hydrangeoides Sieb.et Zucc.var.integrifolium Franch.]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及茎藤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晒干。
汉语拼音:Zuàn Dì Fēnɡ
原形态:钻地风 落叶木质藤本,以气根攀援,长至4m以上。叶对生;叶柄长达8cm;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,长8-15cm,宽5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至心形,全缘或上半部疏生小齿,质厚,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;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;花二型;周边为不育花,仅具一片大形萼片,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约4-6cm,宽约3cm,先端短尖,乳白色,老时棕色,萼片柄细弱,长2-4cm;能育花小,萼片4-5;花瓣4-5,白色;雄蕊10;花柱l。蒴果陀螺状,长约6mm,有10肋。种子多数,线形,长2-3mm,浅褐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1500m的山坡疏林内,以及路边裸岩旁,常蔓延岩石上及攀缘树木上升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状鉴别: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,厚而宽阔,内层有网纹。以皮质松脆、不含木心、色红棕、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。主产于广西。
性味:凉;淡
用法用量:内服;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
功效与作用:舒筋活络,祛风活血。主风湿脚气;风寒痹症;四肢关节酸痛。
各家论述: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筋骨,行脚气。
2.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去风湿,止痛。
3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驱风活血。治丝虫病。
归经:脾经
出处: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附方:治四肢关节酸痛: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,八角枫、五加皮、丹参各半斤,白牛膝六两,麻黄五钱。切细,入黄酒十二斤,红糖、红枣各一斤,装入小坛内密封,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。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。头汁服完后,可再加黄酒十斤,如上法烧炖、服用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性状: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,厚而宽阔,内层有网纹。以皮质松脆、不含木心、色红棕、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。主产于广西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迫地枫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桐叶藤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晒干。
原形态:落叶本质藤本,借气根攀援,高至4米以上。叶对生,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,长8~1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,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,质厚,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;叶柄长3~8厘米。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;花2型;周边为不育花,仪具一片大形萼片,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,长约4~6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短尖,乳白色,老时棕色,萼片柄细弱,长2~4厘米;孕性花小,绿色;萼片4~5;花瓣4~5;雄蕊10;花柱1。蒴果陀螺状,长6毫米,有10肋。种子多数,线形。花期6~7月。
资源分布:生林下。分布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主产于广西。
性状鉴别: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,厚而宽阔,内层有网纹。以皮质松呢、不含木心、色红棕、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。
性味:《浙江天门山药植志》:性凉,味淡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4钱;或浸酒。
功效与作用:治风湿脚气,四肢关节酸痛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筋骨,行脚气。
②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去风湿,止痛。
③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驱风活血。治丝虫病。
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附方:治四肢关节酸痛: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,八角枫、五加皮、丹参各半斤,白牛膝六两,麻黄五钱。切细,入黄酒十二斤,红糖、红枣各一斤,装入小坛内密封,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。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。头汁服完后,可再加黄酒十斤,如上法烧炖、服用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桐叶藤、利筋藤
药材基源: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全叶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a (Franch.) Oliv.,以根及藤入药。夏秋采集,分别晒干。
汉语拼音:Zuàn Dì Fēn
性味:淡,凉。
用法用量:3~5钱。
功效与作用:舒筋活络,祛风活血。用于风湿筋骨痛,四肢关节酸痛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迫地枫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桐叶藤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晒干。
汉语拼音:Zuàn Dì Fēnɡ
原形态:落叶本质藤本,借气根攀援,高至4米以上。叶对生,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,长8~1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,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,质厚,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;叶柄长3~8厘米。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;花2型;周边为不育花,仪具一片大形萼片,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,长约4~6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短尖,乳白色,老时棕色,萼片柄细弱,长2~4厘米;孕性花小,绿色;萼片4~5;花瓣4~5;雄蕊10;花柱1。蒴果陀螺状,长6毫米,有10肋。种子多数,线形。花期6~7月。
资源分布:生林下。分布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主产于广西。
性味:《浙江天门山药植志》:"性凉,味淡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4钱;或浸酒。
功效与作用:治风湿脚气,四肢关节酸痛。
出处: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附方:治四肢关节酸痛: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,八角枫、五加皮、丹参各半斤,白牛膝六两,麻黄五钱。切细,入黄酒十二斤,红糖、红枣各一斤,装入小坛内密封,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。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。头汁服完后,可再加黄酒十斤,如上法烧炖、服用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性状: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,厚而宽阔,内层有网纹。以皮质松呢、不含木心、色红棕、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钻地风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