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紫丁香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紫丁香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紫丁香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ringa oblata Lindl.[S.vulgaris L.Var. oblata Franch.]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化学成分:叶中分离出D-甘露醇(D-mannitol),酪醇(ty-rosol),反式-对-羟基肉桂酸(E-p-hydroxy cinnamic acid),3,4-二羟基苯乙醇(3,4-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),3,4-二羟基苯甲酸(3, 4-dihydroxybenzoic acid)及丁香苦甙(syringopicroside)[1]。
汉语拼音:Zǐ Dīnɡ Xiānɡ
原形态: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5m。树皮灰褐色或灰色。小枝、花序轴、花梗、苞片、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3cm;叶片革质或厚革质,卵圆形至肾形,宽常大于长,长2-14cm,宽2-15cm,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,基部心形、截形至近圆形,或宽楔形;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。圆锥花序直立,由侧芽抽生,近球形或长圆形,花埂长0.5-3mm;花萼长约3mm,萼齿渐尖、锐尖或钝;花冠紫色,长1.1-2cm,花冠管圆柱形,长0.8-1.7cm,裂片呈直角开展,卵圆形、椭圆形至倒圆形;雄蕊2,花药黄色,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-4mm处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、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1-1.5cm,先端长渐尖,光滑。花期4-5月,果期6-10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边、山坡丛林或滩地水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。
性味:苦;性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-6g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;解毒;利湿;退黄。主急性泻痢;黄疸型肝炎;火眼;疮疡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:味辛、性温,有清热解毒、消炎的功能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。外用于抗菌、暴发性火眼及多种疮疡肿痛。
归经:入胃、肝、胆三经
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紫丁香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