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胡荽

汉语拼音:Hú Suī 别名:香菜(《韵略》),香荽(《本草拾遗》),胡菜(《外台》),V荽(《唐小说》),园荽(《东轩笔录》),芫荽(《日用本草》),莞荽(《普济方》),莛荽菜、莛葛草、满天星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 性味:辛,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平。
②《本草拾遗》:味辛,温。
③《嘉v本草》:辛,温,微毒。一云微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胡荽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胡荽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香菜(《韵略》),香荽(《本草拾遗》),胡菜(《外台》),蒝荽(《唐小说》),园荽(《东轩笔录》),芫荽(《日用本草》),莞荽(《普济方》),莛荽菜、莛葛草、满天星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。春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维生素C-92~98毫克%,以及正癸醛、壬醛和芳樟醇等。

汉语拼音:Hú Suī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全株无毛。主根细,通常纺锤形,具多数支根。茎直立,中空,高20~60厘米,具细条棱。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,1~2回羽状分裂,裂片广卵形或扇形,基部楔形;茎生叶互生,叶柄较短,2~3回羽状全裂,最终裂片狭线形。复伞形花序顶生,或与叶对生;伞梗3~6,长约2~6厘米,通常无总苞片;小总苞片通常3枚,线状锥形;花小形,白色或淡红色;花萼先端5齿裂;花瓣5,倒卵形,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。具大形的辐射瓣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花药长卵形,背着,花丝先端略弯;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细长,顶端二歧,柱头头状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3~5毫米,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。花期4~7月。果期7~9月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味:辛,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捣汁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发汗透疹,消食下气。治麻疹透发不快,食物积滞。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"胡荽,辛温香窜,内通心脾,外达四肢,能辟一切不正之气,故痘疮出不爽快者,能发之。诸疮皆属心火,营血内摄于脾,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,得臭恶则壅滞故尔。按杨士瀛《直指方》云,痘疹不快,宜用胡荽酒喷之,以辟恶气。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,用此固妙,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,加以酒曲助虐,以火益火,胃中热炽,毒血聚蓄,则变成黑陷矣,不可不慎。"

归经:入肺、脾经。

出处:《食疗本草》

附方:①治小儿疹痘,欲令速出:胡荽三两。细切,以酒二大盏,煎令沸,沃胡荽,便以物合定,不令气出,候冷去滓,微微从项以下,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,勿喷于面。(《圣惠方》胡荽酒)

性状:干燥的全草,叶多卷缩脱落,呈草黄色;茎亦枯萎,粗约1毫米;根须卷曲,具浓烈的特殊香味。以色带青、香气浓厚者为佳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注意:痧疹已透,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,非风寒外束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香菜、香荽、胡菜、原荽、园荽、芫荽、胡荽、莞荽、r荽菜、r葛草、满天星

英文名:Coriander Herb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iandrum sativum L.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根全草。

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维生素(vitamin)C98.1g/100g[1],以及正癸醛(decanal),壬醛(nonanal)和芳樟醇(linalool)[2]等。

汉语拼音:Hú Suī

原形态: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全株无毛,有强烈香气。根细长,有多数纤细的支根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务纹。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,叶柄长2-8cm;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,长1-2cm,宽1-1.5cm,边缘有钝锯齿、缺刻或深裂;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,末回裂片狭线形,长5-15mm,宽0.5-1.5mm,先端钝,全缘。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,花序梗长2-8cm;无总苞;伞辐3-8;小总苞片2-5,线形,全缘;小伞形花序有花3-10,花白色或带淡紫色,萼齿通常大小不等,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;花瓣倒卵形,长1-1.2mm,宽约1mm,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;辐射瓣通常全缘,有3-5脉;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1.5mm。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,胚乳腹面内凹,油管不明显,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。花果期4-11月。

生态环境: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原产地中海地区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多卷缩成团,茎、叶枯绿以,干燥茎直径约1mm,叶多脱落或破碎,完整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,表面类白色。具浓烈的特殖香气,味淡微涩。

性味:味辛;性温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捣敷;或绞汁服。

功效与作用:发表透疹;消食开胃;止痛解毒。主风寒感冒;麻疹;痘疹透发不畅;含食积;脘腹胀痛;呕恶;头痛;牙痛;脱肛;丹毒;疮肿初起;蛇伤
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胡荽,辛温香窜,内通心脾,外达四肢,能辟一切不正之气,故痘疮出不爽快者,能发之。诸疮皆属心火,营血内摄于脾,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,得臭恶则壅滞故尔。按杨士嬴《直指方》云,痘疹不快,宜用胡荽酒喷之,以辟恶气。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,用此固妙,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,加以酒曲助虐,以火益火,胃中热炽,毒血聚蓄,则变成黑陷矣,不可不慎。
2.《医林纂要》:芫荽,补肝,泻肺,升散,无所不达,发表如葱,但专行气分。
3. 崔禹锡《食经》:调食下气。
4.《食疗本草》:利五

用药禁忌:痧疹已透,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,非风寒外束者忌服。
1.《千金・食治》:不可久食,令人多忘。华伦云,患胡臭人,患口气臭,NI齿人,食之加剧,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,食之发宿病,金疮尤忌。
2.《食疗本草》:久冷人食之脚弱,又不得与斜蒿同食,食之令人汗臭难瘥。不得久食,此是熏菜,损入精神。根发痼疾。
3.《纲目》: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、牡丹者,不可食此。
4.《本草经疏》:气虚人不宜食。疹痘出不快,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,不宜用。
5.《医林纂要》:多食昏目、耗气

归经:归肺;脾;肝经

出处: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多卷缩成团,茎、叶枯绿以,干燥茎直径约1mm,叶多脱落或破碎,完整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,表面类白色。具浓烈的特殖香气,味淡微涩。

注意:痧疹已透,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,非风寒外束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香菜(《韵略》),香荽(《本草拾遗》),胡菜(《外台》),V荽(《唐小说》),园荽(《东轩笔录》),芫荽(《日用本草》),莞荽(《普济方》),莛荽菜、莛葛草、满天星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。春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全株无毛。主根细,通常纺锤形,具多数支根。茎直立,中空,高20~60厘米,具细条棱。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,1~2回羽状分裂,裂片广卵形或扇形,基部楔形;茎生叶互生,叶柄较短,2~3回羽状全裂,最终裂片狭线形。复伞形花序顶生,或与叶对生;伞梗3~6,长约2~6厘米,通常无总苞片;小总苞片通常3枚,线状锥形;花小形,白色或淡红色;花萼先端5齿裂;花瓣5,倒卵形,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。具大形的辐射瓣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花药长卵形,背着,花丝先端略弯;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细长,顶端二歧,柱头头状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3~5毫米,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。花期4~7月。果期7~9月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
性状鉴别:干燥的全草,叶多卷缩脱落,呈草黄色;茎亦枯萎,粗约1毫米;根须卷曲,具浓烈的特殊香味。以色带青、香气浓厚者为佳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性味:辛,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平。
②《本草拾遗》:味辛,温。
③《嘉v本草》:辛,温,微毒。一云微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捣汁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发汗透疹,消食下气。治麻疹透发不快,食物积滞。
①崔禹锡《食经》:调食下气。
②《食疗本草》:利五脏,补筋脉,主消谷能食,治肠风,热饼裹食。
③《嘉v本草》:消谷,治五脏,补不足,利大小肠,通小腹气,拔四肢热,止头痛,疗痧疹、豌豆疮不出,作酒喷之立出,通心窍。
④《日用本草》:消谷化气,通大小肠结气。治头疼齿病,解鱼肉毒。
⑤《医林纂要》:升散阴气,辟邪气,发汗,托疹。
⑥陈念祖:化痰。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胡荽,辛温香窜,内通心脾,外达四肢,能辟一切不正之气,故痘疮出不爽快者,能发之。诸疮皆属心火,营血内摄于脾,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,得臭恶则壅滞故尔。按杨士瀛《直指方》云,痘疹不快,宜用胡荽酒喷之,以辟恶气。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,用此固妙,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,加以酒曲助虐,以火益火,胃中热炽,毒血聚蓄,则变成黑陷矣,不可不慎。
②《医林纂要》:莞荽,补肝,泻肺,升散,无所不达,发表如葱,但专行气分。

用药禁忌:痧疹已透,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,非风寒外束者忌服。
①《千金・食治》:不可久食,令人多忘。华佗云,患胡臭人,患口气臭,匿齿人,食之加剧,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,食之发宿病,金疮尤忌。
③《食疗本草》:久冷人食之脚弱,又不得与斜蒿同食,食之令人汗臭难瘥。不得久食,此是熏菜,损人精神。根发痼疾。
③《纲目》: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、牡丹者,不可食此。
④《本草经疏》:气虚人不宜食。疹痘出不快,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,不宜用。
⑤《医林纂要》:多食昏目、耗气。

归经:入肺、脾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二经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入太阴、阳明经。
③《本草汇言》:入手少阴,足太阴、厥阴经。

出处:《食疗本草》

附方:①治小儿疹痘,欲令速出:胡荽三两。细切,以酒二大盏,煎令沸,沃胡荽,便以物合定,不令气出,候冷去滓,微微从项以下,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,勿喷于面。(《圣惠方》胡荽酒)
②治孩子赤丹不止:胡荽汁敷之。(《兵部手集方》)
③治众蛇海:合口椒、胡荽苗等分。捣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④治小肠积热,小便不通:葵根一大握,胡荽二两,滑石一两(为末)。上三味,将二味细锉,以水二升,煎取一升,入滑石末,温分三服。亦治血淋。(《圣济总录》葵根饮)
⑤治肛门脱出:胡荽(切)一升,烧,以烟熏肛。(《子母秘录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胡荽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