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红花的功效_番红花的用量和禁忌_番红花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番红花

汉语拼音:Fān Hónɡ Huā 别名:洎夫蓝、番栀子蕊、撒馥兰、撒法郎、藏红花、西红花 性味:甘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番红花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番红花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西红花、藏红花

英文名:Saffron
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.的柱头。10~11月中下旬,晴天早晨采花,于室内摘取柱头,晒干或低温烘干。

化学成分:含番红花甙-1,2,3,4(crocin-1~4)、番红花苦甙(picrocrocin)、番红花酸二甲酯(crocetin dimethyl ester)、α-番红花酸(a-crocetin)番红花醛(safranal)、挥发油等。

汉语拼音:Fān Hónɡ Huā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鳞茎扁球形,大小不一,直径0.5~10cm,外被褐色膜质鳞叶。自鳞茎生出2~14株丛,每丛有叶2~13片,基部为3~5片广阔鳞片乌黑叶线形,长15~35cm,宽2~4mm,边缘反卷,具细毛。花顶生;花被片6,倒卵圆形,淡紫色,花筒细管状;雄蕊3,花药基部箭形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细长,黄色,柱头3,膨大呈漏斗状,伸出花被筒外而下垂,深红色。蒴果长圆形,具三钝棱。种子多数,球形。花期10~11月。

资源分布: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。

性味:性平,味甘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化瘀,凉血解毒,解郁安神。用于经闭症瘕、产后瘀阻、温毒发斑、忧郁痞闷、惊悸发狂。

性状:柱头线形,长约3cm,暗红色,上部较宽而略扁平,顶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,下端有的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。体轻,质松软,无油润光泽,干燥后质脆易断。气特异微有刺激性,味微苦。性平,味甘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西红花、藏红花

英文名:Saffron
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.的柱头。10~11月中下旬,晴天早晨采花,于室内摘取柱头,晒干或低温烘干。

汉语拼音:Fān Hón Huā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鳞茎扁球形,大小不一,直径0.5~10cm,外被褐色膜质鳞叶。自鳞茎生出2~14株丛,每丛有叶2~13片,基部为3~5片广阔鳞片乌黑叶线形,长15~35cm,宽2~4mm,边缘反卷,具细毛。花顶生;花被片6,倒卵圆形,淡紫色,花筒细管状;雄蕊3,花药基部箭形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细长,黄色,柱头3,膨大呈漏斗状,伸出花被筒外而下垂,深红色。蒴果长圆形,具三钝棱。种子多数,球形。花期10~11月。

资源分布: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。

性状鉴别:柱头线形,长约3cm,暗红色,上部较宽而略扁平,顶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,下端有的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。体轻,质松软,无油润光泽,干燥后质脆易断。气特异微有刺激性,味微苦。性平,味甘。

性味:性平,味甘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化瘀,凉血解毒,解郁安神。用于经闭症瘕、产后瘀阻、温毒发斑、忧郁痞闷、惊悸发狂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洎夫蓝、番栀子蕊、撒馥兰、撒法郎、藏红花、西红花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。

化学成分:柱头含藏红花甙(crocin),藏红花酸(croce-tin),杧果甙-6′-O-藏红花酰基1″-β-D-葡萄糖甙酯(mangi-crocin);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I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棕榈油酸(palmitoleic acid),油酸(oleicacid),亚油酸(linoeic acid),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;八氢番茄烃(Phvtoen),六氢番茄烃(phytofluene),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-ne),玉米黄质(zeaxanthin);藏红花苦素(picrocrocin),藏红花醛(safranal)。 花被含山柰酚(kaempferol),紫云英甙(astragalin),槲皮素3-对-香豆酰葡萄糖甙(helichrysoside),山柰酚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基(l→2)-6-乙酰吡喃葡萄糖甙[kaempferol-3-O-β-D-glu-copyranosyl(1→2)-β-D-6-acetylglucopyranoside],山柰酚-3-O-β-D-吡喃葡萄糖基(1→2)-吡喃葡萄糖甙[kaempferol-3-O-β-D-glu-copyranosyl(1→2)-β-D-glucopyranoside],山柰酚-3-β-D-吡喃葡萄糖基(l→2)-β-D-吡喃葡萄糖甙[kaempferol-3-β-D-glucopyranosyl(1→2)-β-D-glucopyranoside],二十九烷(nonacosane)。

汉语拼音:Fān Hónɡ Huā

原形态:番红花 多年生草本。球茎扁圆球形,直径约3cm,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。叶基生,9-15片,条形,发绿色,长15-20cm,宽2-3mm,边缘反卷;叶丛基部包有4-5片膜质的鞘状叶。花茎甚短,不伸出地面;花1-2朵,淡蓝色、红紫色或白色,有香味,直径2.5-3cm;花被裂片6,2轮排列,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,顶端钝,长4-5cm;雄蕊3,直立,长2.5cm,花药黄色,先端尖,略弯曲;花柱橙红色,长约4cm,上部3分枝,分枝弯曲而下垂,柱头略扁,先端楔形,有浅齿,较雄蕊长,子房狭纺锤形。蒴果椭圆形,长约3cm,宽约1.5cm,具3钝棱。种子多数,圆球形。花期10-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北京、上海有少量栽培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取本品少许,置白瓷板上,滴加浓硫酸1滴,硫酸液显深蓝色,渐变为紫色,后缓缓变为棕红色。(检查番红花甙和甙元)吸收度:取本品,置硅胶干燥器中,减压干燥24小时,研成细粉,精密称取30mg,置索氏提取器中,加甲醇70ml,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,放冷,提取液移置100ml容量瓶中(必要时滤过),用甲醇分次洗涤提取器,洗液并入同一容量瓶中,加甲醇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精密量取5ml,置50ml容量瓶中,加甲醇稀释至刻度,摇匀,在432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,不得低于0.50。且458nm 处吸收度与432nm 处吸收度的比值为0.85-0.90。

性味:甘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l-3g;冲泡或浸酒炖。

功效与作用:1.用于血瘀诸证:番红花有活血祛瘀功效,临床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,经闭,月经不凋,产后恶露不净,腰腹疼痛,腹中包块疼痛,跌扑损伤肿痛,可单味煎服,如常与其他活血药配用以增强药力。如治痛经,经闭,配益母草、丹参等同用。治产后恶露不尽,配当归、赤芍等同用;本品活血之中又有散郁开结功能,可用于各种痞结之证。由忧思郁结所致胸膈满闷,惊恐恍惚,单用本品冲汤服有效,或配郁金同用。

归经:心;肝经

出处:番红花之名,始见于《品汇精要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:完整的柱头呈线形,先端较宽大,向下渐细呈尾状,先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,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枝。长约2.5cm,直径约1.5mm。紫红色或暗红棕色,微有光泽。体轻,质松软,干燥后质脆易断。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,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,并逐渐扩散,水被染成黄色.无沉淀,柱头呈喇叭状,有短缝。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。气特异,微有刺激性,味微苦。以身长,色紫红,滋润而有光泽,黄色花柱少,味辛凉者为佳。

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

注意:孕妇禁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番红花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