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荚蒾的功效_南方荚蒾的用量和禁忌_南方荚蒾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南方荚蒾

汉语拼音:Nán Fānɡ Jiá Mí 别名:火柴树、火斋、满山红、苍伴木 性味:味苦;涩;性凉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南方荚蒾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南方荚蒾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all-grass of Southern Viburnum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南方荚蒾的根、茎、叶。

汉语拼音:Nán Fānɡ Jiá Mí

原形态:南方荚蒾 灌木或小乔木,高3-5m。幼枝、芽、叶柄、花序、萼和花冠外面均被由暗黄色或黄褐色的簇状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2mm;叶膜状坚纸质至膜状,叶片宽卵形或鞭状卵形,长4-7cm,宽2.5-5cm,先端尖至渐尖,基部钝或圆形,边缘基部以上疏生浅波状小尖齿,上面绿色,有时沿脉散生有柄的红褐色小腺点,下面淡绿色,沿各级脉上具簇状绒毛,侧脉每边5-7条,伸达齿端,与中脉在叶上面凹陷,在下面突起。复伞形式降伞花序顶生叶生于具1对叶的侧生小枝之顶,直径3-8cm;总梗长1-3.5cm,第1级辐射枝5条;花着生于第3-4级辐射枝上;花萼外被簇状毛,萼筒长约1mm,萼齿5,三角形,长约0.3mm;花冠白色,辐状,直径4-5mm,裂片卵形,长约1.5mm;雄蕊5,近等长或超出花冠。核果卵状球形,长6-7mm,红色;核扁,长约6mm,直径约4mm,有2条腹沟和1条背沟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300m的山谷溪涧旁疏林、山坡灌丛中或平原旷野。

性味:味苦;涩;性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疏风解表;活血散冷冻;清热解毒。主感冒;发热;月经不调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淋巴结炎;疮疖;湿疹
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感冒、发热、月经不调、肥大性脊椎炎、风湿痹痛、跌打骨折、湿疹。

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火柴树、火斋、满山红、苍伴木

药材基源:忍冬科南方荚蒾Viburnum fordiae Hance,以根、茎入药。

资源分布:台湾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
性味:苦,凉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清热,散瘀活血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南方荚蒾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