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锡叶藤

汉语拼音:Xī Yè Ténɡ 别名:锡叶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涩藤、涩沙藤(《陆川本草》),涩叶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大涩沙、涩谷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水车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 性味:陆川本草》:"性凉,味苦涩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锡叶藤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锡叶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锡叶藤的功效_锡叶藤的用量和禁忌_锡叶藤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锡叶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涩藤、涩沙藤(《陆川本草》),涩叶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大涩沙、涩谷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水车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的根或叶。

化学成分:锡叶藤属的多种植物含异鼠李素、鼠李素、杜鹃黄素、鼠李柠檬素等甲基黄酮醇类。

汉语拼音:Xī Yè Ténɡ

原形态:藤本,长3~5来或更长。小枝粗糙,被紧贴的疏毛或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长3~15厘米,宽2~7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渐狭,边缘有波状小锯齿威全缘,两面均粗糙,几无毛或有极稀刚伏毛;叶柄长6~20毫米,有较多刚伏毛。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;花白色,极香,径6~8毫米;苞片和小苞片线形,被缘毛,外面被疏毛;萼片5,近圆形,具缘毛,宿存;花瓣3,卵圆形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上部扩大。蓇葖果长圆状卵形,褐黄色而光亮,先端有宿存花柱而呈喙状。种子黑色,球形。花期夏月。

资源分布:生灌丛或疏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《陆川本草》:"性凉,味苦涩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治肠炎,痢疾,脱肛,遗精,跌打。

出处: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附方:治红白痢:锡叶一两。分三次煎服。如仍未愈,再用二钱,和木棉花二钱,扭肚藤二钱,服一、二次。湿热痢亦可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锡叶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涩藤、涩沙藤(《陆川本草》),涩叶藤(《海南植物志》),大涩沙、涩谷藤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水车藤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的根或叶。

原形态:藤本,长3~5来或更长。小枝粗糙,被紧贴的疏毛或无毛。叶互生,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长3~15厘米,宽2~7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渐狭,边缘有波状小锯齿威全缘,两面均粗糙,几无毛或有极稀刚伏毛;叶柄长6~20毫米,有较多刚伏毛。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;花白色,极香,径6~8毫米;苞片和小苞片线形,被缘毛,外面被疏毛;萼片5,近圆形,具缘毛,宿存;花瓣3,卵圆形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上部扩大。u果长圆状卵形,褐黄色而光亮,先端有宿存花柱而呈喙状。种子黑色,球形。花期夏月。

资源分布:生灌丛或疏林中。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味:《陆川本草》:性凉,味苦涩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治肠炎,痢疾,脱肛,遗精,跌打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叶:治红白痢。
②《陆川本草》:叶:止泻止血,生肌收口。治腹泻,渍疡。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治脱肛,子宫下垂,久痢,遗精,跌打。
④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收敛,止泻,固精。治肠炎腹泻,肝脾肿大,遗精。

出处: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
附方:治红白痢:锡叶一两。分三次煎服。如仍未愈,再用二钱,和木棉花二钱,扭肚藤二钱,服一、二次。湿热痢亦可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涩叶藤、糙米藤、水车藤

药材基源:五桠果科(锡叶藤科)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(Lour.)Hoogl.;毛果锡叶藤T. scandens (L.)Merr.,以根、叶、藤入药。

汉语拼音:Xī Yè Tén

原形态:叶面粗糙,可供擦锡器和工具,故有锡叶藤之称。

资源分布:广东、广西。

性味:酸、涩,平。

用法用量:0.5~1两。

功效与作用:收敛止泻,消肿止痛。主治腹泻,便血,肝脾肿大,子宫脱垂,白带,风湿关节痛。

附方:腹泻:锡叶藤5钱,大飞扬1两,水煎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锡叶、涩藤、涩沙藤、水车藤、雪藤、糙米藤、擦锡藤。

英文名:root or leaf of Asian Tetracer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Tetracera asiatica(Lour.)Hoogl2.Tetracera scandens(L.)Merr.

药材基源: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和行叶锡时藤的根或茎叶。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切段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毛叶锡叶藤含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白桦脂醇(betulinic acid)及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等三萜类化合物。

汉语拼音:Xī Yè Ténɡ

原形态:锡叶藤 常绿木质藤本,长3-7m或更长,多分枝。枝条粗糙,嫩枝被毛,老枝秃净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1.5cm,有较多刚伏毛;叶革质,极粗糙,长圆形、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4-14cm,宽2-5cm,先端钝或稍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常不等侧,中部以上边缘有小锯齿,两面被刚毛和短刚毛,用手触之有极粗糙25cm,被柔毛;苞片1个,长4-6mm;小苞片长1-2mm;花多数,直径6-8mm;萼片5,离生大小不等,长4-5mm,无毛,公边缘有睫毛;花瓣3,卵圆形,与萼片近等长,白色;雄蕊多数,心皮1,无毛,花柱突出雄蕊之外。u果长约1cm,成熟时黄红色,有残存花柱。种子1,黑色,基部有碗状假种皮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毛叶锡叶藤 本种和锡叶藤很相似,主要区别点为:本种的心皮显着被毛,萼片及叶片下面带有柔毛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低海拔的荒山、疏林地和灌丛中。
2.生于山坡、山谷、疏林或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广东、海南、广西云南等地。
2.分布于云南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直或略弯曲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灰棕色,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,栓皮极易剥离;剥离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红色,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。质硬,断面木部灰棕色,射线淡黄棕色,有众多小孔。气微,味微涩。
叶卷曲或皱摺,平展后呈长圆形,先端尖,基部近阔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具锯齿,上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,叶脉下面突出,两面密布小突起,粗糙似砂纸;叶柄长约1.5cm,腹面具沟。薄革质。气微涩。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由数条宽窄相间排列的木栓细胞带组成,宽带的细胞壁厚,纹孔明显。韧皮

性味:酸;涩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茎、叶9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;根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叶、茎藤,煎水洗;或鲜叶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收涩固脱;消肿止痛。主久泻久痢;便血;脱肛;遗精;白带;子宫脱垂;跌打肿痛

各家论述:1.《岭南采药录》:叶:治红白痢。
2.《陆川本草》:叶:止泻止血,生肌收口。治腹泻,溃疡。
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根:治脱肛,子宫下垂,久痢,遗精,跌打。
4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朋》:收敛,止泻,固精。治肠炎腹泻,肝脾肿大,遗精。

归经:肝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广州部队〈常用中草经手册〉

附方:治红白痢: 锡叶一两。分三次煎服。如仍末愈,再用二钱,和木棉花二钱,扭肚藤二钱,服一、二次。湿热痢亦可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直或略弯曲,直径0.5-1.5cm。表面灰棕色,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,栓皮极易剥离;剥离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红色,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。质硬,断面木部灰棕色,射线淡黄棕色,有众多小孔。气微,味微涩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锡叶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