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杨树花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杨树花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杨树花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opulus tomentosa Carr.2.Populus canadensis Mocnch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、加拿大杨或同属数种植物的雄花序。
采收和储藏:春季现蕾开花时,分批摘取雄花序,鲜用或晒干。
化学成分:叶含槲皮素(quercetin),槲皮素3-β-D-葡萄糖甙(quercetin-3-β-D-glucoside),杨梅树皮素 3-β-D-半乳糖甙(myricetin-3-β-D-galacloside),木犀草素-7-β-D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β-D-glucoside)。
汉语拼音:Yán Shù Huā
原形态:1.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灰绿色或灰白色,皮孔菱形散生,或2-4连生,老树干基部黑灰色,纵裂。芽卵形,花芽卵圆形或近球形,微被毡毛。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,长10-15cm,宽8-13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心形或平截,边缘具波状牙齿;叶柄上部侧扁,长3-7cm,先端通常有2-3(-4)个腺点;短状叶通常较小,卵形或三角形卵形;边缘具深波状皮齿,叶柄稍短于叶片,侧扁,先端无腺点。雄花序长10-14(-20)cm;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,密生长毛,雄蕊6-12,花药红色;雌花序长4-7cm,苞片尖裂,边缘具长毛;子房长椭圆形,柱头2裂,粉红色。果序长达14cm;蒴果2瓣裂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2.大乔木,高达30余米。干直,树皮深沟裂;萌枝及苗茎棱角明显。芽大,先端弯曲,富粘质。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7-10cm,长枝和萌枝叶较大,长10-20cm。一般长大于宽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宽楔形,边缘半透明,具圆锯齿,近基部有短缘毛;叶柄侧扁而长。雄花序长7-15cm,花序轴光滑,每花有雄蕊15-25(-40);苞片不整齐,丝状深裂,花盘全缘,花丝细长;雌花序有45-50朵花,柱头4裂。果序长达27cm,蒴果卵圆形,长约8mm,2-3瓣裂。花期4月,果期5-6月。
生态环境:1.喜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温和平原地区,亦有栽培。
2.喜生于温暖湿润的地区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等地。
2.我国除广东、海南、云南、西藏外,各地均有引种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(1)毛白杨花 雄花序长条状圆柱形,长6-10cm,直径0.4-1cm,多破碎,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。芽鳞多紧抱而成杯状,单个鳞片宽卵形,长0.3-1.3cm,边缘有细毛,表面略光滑。花序轴上具多数带雄蕊的花盘,花盘扁,半圆形或类圆形,深棕褐色;每雄花雄蕊6-12,有的脱落,花丝短,花药2室,棕色。苞片卵圆形或宽卵圆形,边缘深尖裂,具长白柔毛。体轻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(2)加拿大杨花 雄花序较短细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。芽鳞片常分离成梭形,单个鳞片长卵形,长可达2.5cm,光滑无毛。花
性味:苦;性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热熨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化湿止痢。主细菌性痢疾;肠炎
用药禁忌: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归经:大肠经
性状:性状鉴别(1)毛白杨花 雄花序长条状圆柱形,长6-10cm,直径0.4-1cm,多破碎,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。芽鳞多紧抱而成杯状,单个鳞片宽卵形,长0.3-1.3cm,边缘有细毛,表面略光滑。花序轴上具多数带雄蕊的花盘,花盘扁,半圆形或类圆形,深棕褐色;每雄花雄蕊6-12,有的脱落,花丝短,花药2室,棕色。苞片卵圆形或宽卵圆形,边缘深尖裂,具长白柔毛。体轻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或切碎。
注意: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杨树花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