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檀叶的功效_苦檀叶的用量和禁忌_苦檀叶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苦檀叶

汉语拼音:Kǔ Tán Yè 性味:辛;苦;性温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苦檀叶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苦檀叶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叶。

功效与作用:①《草木便方》:洗一切皮风。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煎汤洗治皮肤麻木。
③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癣疥。煎水洗或捣烂敷。

出处:《草木便方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叶。

汉语拼音:Kǔ Tán Yè

功效与作用:①《草木便方》:"洗一切皮风。"

出处:《草木便方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英文名:Leaf of Thickfruit Millett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.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.的叶。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,洗净,鲜用。

化学成分:地上部分含 5,7,4'-三羟基-6,8-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(5,7,4’-trihydroxy-6,8-diprenylisoflavone),5,7,4’-三羟基-6,3’-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(5,7,4'-trihydroxy-6,3’-diprenylisofla-vone),5,7,3’,4’-四羟基-6,8-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(5,7,3’,4’-tetrahydroxy-6,8-iprenylisoflavone),(2R,3R)-5,4’-二羟基-8-异戊二烯基-6〃,6〃-二甲基吡喃酮[2”,3”:7,6]-二氢黄酮酸[(2R,3R)-5,4’-dihydroxy-8-prenyl-6〃,6〃-dimethylpyrar[2”,3”:7,6]di-hydroflavonol],和苦檀子异戊二烯基异黄酮A、b。此外,茎叶中含无羁萜(friedlin),无羁萜-3β-醇(friendelan-3β-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谷甾醇(sitos terol)。

汉语拼音:Kǔ Tán Yè

原形态:厚果崖豆藤 多年生攀援灌木,茎粗大。枝干圆柱形,幼枝时有疏绒毛。叶互生,具长柄,奇数羽状复叶,长30-50cm;小叶13-17,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14-16cm,宽3-4cm,先端钝,基部略圆形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被锈黄色绢毛。圆锥花序腋生,长15-30cm,总花梗较叶柄长;花2-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;苞片卵圆形,少毛;萼钟形,5齿裂,裂片三角形,浅绿色,有短茸毛;花冠蝶形,花5瓣,紫红色,雄蕊10,单体,上部分离;雌蕊1,线形,花柱弯曲,柱头圆形。荚果厚,木质,卵球形或矩圆形,长至23cm,黄灰绿色,并有斑点,膨胀。种子1-5颗,肾形,长4cm,红棕色至黑褐色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1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、疏林下及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:辛;苦;性温;有毒

用法用量: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杀虫;活血消肿。主皮肤麻木;癣疥;脓肿

各家论述:1.《草木便方》:洗一切皮风。
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煎汤洗治皮肤麻木。
3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癣疥。煎水洗或捣烂敷。

归经:肺经

出处:出自于《草木便方》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苦檀叶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