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鳞鱼的功效_青鳞鱼的用量和禁忌_青鳞鱼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青鳞鱼

汉语拼音:Qīnɡ Lín Yú 别名:青皮、柳叶鱼、青鳞、青皮子、柳叶青 性味:味甘;淡;性温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青鳞鱼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青鳞鱼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青皮、柳叶鱼、青鳞、青皮子、柳叶青

英文名:Harengula;Pilchar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arengula zunasi Bleeker[Sardinella zunasi(Bleeker)]

药材基源: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。

采收和储藏:捕捞后,去其内脏,洗净,鲜用。

化学成分:青鳞鱼含丁酸(butyric acid),三甲胺(trimethylamine),2-甲基-丙醛(2-methyl-propanal),丙醛(propanal),乙醛(ethanal)等。

汉语拼音:Qīnɡ Lín Yú

原形态:青鳞鱼,体侧扁,长椭圆形,一般长10-12cm,大者可达15cm。头短小,头顶较平,吻短于或等于眼径,眼中大,侧上位,有脂膜。口小,前上位,下颌稍长于上颌。前颌骨小,上颌骨宽,下缘具细锯齿。上颌骨、腭骨及舌上均有细牙。鳃孔大,鳃耙细长48-57。圆鳞大而薄,纵列鳞42-44,横列鳞12-14。腹缘锯齿状棱鳞(17-18)+(13-14)。背微隆凸,背鳍17-19。臀鳍20-22。胸鳍17,位底。腹缘弯凸度大,腹鳍显着小于胸鳍。尾鳍深叉形。体背侧青绿色,腹侧银白色。鳃盖后餐有具1黑斑。

生态环境:为温水性中层小型鱼类,以浮游生物为食,栖息于近海沿岸,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-6月,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和南海。

性味:味甘;淡;性温

用法用量: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适量,鲜品浸醋食。

功效与作用:解毒。主海蛇咬伤;缠腰火丹

各家论述: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解毒之功能。主治海蛇蛟伤。

归经:心经

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青鳞鱼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