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旋花的功效_田旋花的用量和禁忌_田旋花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田旋花

汉语拼音:Tián Xuán Huā 别名:拉拉菀、野牵牛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车子蔓、曲节藤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 性味: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"味微咸,性温,有毒。"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田旋花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田旋花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拉拉菀、野牵牛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车子蔓、曲节藤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田旋花的全草及花。夏、秋采全草,鲜用。夏季花期采花,阴干。秋季采根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地下部分含咖啡酸。地上部分含槲皮素、山柰酚、咖啡酸。各部分均含β-甲基马栗树皮素。尚含树脂和生物碱。

汉语拼音:Tián Xuán Huā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叶互生,卵状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不到宽的2倍,先端微圆,基部近戟形或箭形,全缘或微波状。花1~2朵生于叶腋,花梗细长;苞片2,线形;花冠淡红色,漏斗状,有不明显的裂片5。蒴果球形。花期6~8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田野及村边草地。分布东北、西北等地。

性味: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"味微咸,性温,有毒。"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止痒,止痛。

出处: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
附方:①治神经性皮炎:鲜拉拉菀全草适量;70%酒精浸泡一昼夜,每天涂擦两次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拉拉菀、野牵牛、车子蔓、曲节藤、扶田秧、扶秧苗、白花藤、面根藤、三齿藤、燕了草、田福花

英文名:Herb or flower of European Glorybind, Herb or flower of Field Bindw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volvulus arvensisi L.[C. chinensis Ker-Gawl.]

药材基源:为旋花抖植物田旋花的全草及花。

采收和储藏:全草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花在6-8月开花时摘取,鲜用或晾干。

化学成分:全草含β-甲基马栗树皮革素(β-methylaescu-letin);地上部分含黄酮甙,甙元为槲皮素(quercetin),山柰酚(laempferol),正烷烃(n-alkanes),正-烷醇(n-alkanols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及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;地下部分含咖啡酸(caffeic acid),红古豆碱(cusohygrine)

汉语拼音:Tián Xuán Huā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茎横走;茎平卧或缠绕,有纵纹及棱角,无毛或上部被疏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,长2.8-7cm,宽1-3cm,先端钝或具小尖头,基部大多戟形,或为简形及心形,全缘或3裂,侧裂片展开,微尖,中裂片卵状椭圆形、狭三角形或披针状长圆形,微尖或近圆;基部叶脉常状。花1至多朵生于叶腋;总花梗长3-8cm;苞片2,线形;花萼5,有毛,稍不等,内萼片边缘膜质;花冠漏斗形,白色或粉红色,或白色具粉红或红色的瓣中带,或粉红色具红色或白色的瓣中带,5浅裂;雄蕊5,稍不等长,花丝其部扩大,有小鳞毛;雌蕊较雄蕊稍长,子房有毛,2室,柱头2,线形。蒴果卵状球形,或圆锥形,无毛。种子4颗,卵圆形,暗褐色或黑色。花期6-8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耕地及荒坡草地、村边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四川、西藏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全世界草多皱缩卷曲成团状,根茎细长,具段根。茎细圆柱形,具棱角及条纹,上部被疏毛。叶到生,多卷曲呀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,狼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,长2.8-7cm,宽0.4-3cm,先端钝圆,具小尖头,基部戟形、心形或箭形,全缘;叶柄长1-2mm。花序腋生,花1-3朵;花冠宽漏斗状,白色或粉红色,花梗细弱,长3-8cm。蒴果球形。种子4颗,黑褐色。气微,味咸。

性味:辛;温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:适量,酒浸涂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止痒;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牙痛;神经性皮炎

归经:肾经

出处: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

性状:性状鉴别 全世界草多皱缩卷曲成团状,根茎细长,具段根。茎细圆柱形,具棱角及条纹,上部被疏毛。叶到生,多卷曲呀脱落,完整者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,狼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,长2.8-7cm,宽0.4-3cm,先端钝圆,具小尖头,基部戟形、心形或箭形,全缘;叶柄长1-2mm。花序腋生,花1-3朵;花冠宽漏斗状,白色或粉红色,花梗细弱,长3-8cm。蒴果球形。种子4颗,黑褐色。气微,味咸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箭叶旋花、野牵牛、猪草、车子蔓、曲节藤、鸡儿弯、中国旋花

药材基源:旋花科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.[C. sagitifolius (Fisch.)Liou et Ling],以全草、花、根入药。

化学成分:根含旋花甙及缓泻树脂。

汉语拼音:Tián Xuán Huā

资源分布:东北、西北。

性味:微咸,温。

功效与作用:活血调经,止痒,止痛,祛风。
神经性皮炎:鲜草适量,用70%酒精浸24小时,每天涂2次。
牙痛:鲜花3份,胡椒1份,共研细末混匀,塞入蛀孔或置病牙上咬紧,勿咽下。
风湿性关节痛:根3钱,水煎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拉拉菀、野牵牛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车子蔓、曲节藤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田旋花的全草及花。夏、秋采全草,鲜用。夏季花期采花,阴干。秋季采根,晒干。

原形态: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叶互生,卵状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不到宽的2倍,先端微圆,基部近戟形或箭形,全缘或微波状。花1~2朵生于叶腋,花梗细长;苞片2,线形;花冠淡红色,漏斗状,有不明显的裂片5。蒴果球形。花期6~8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田野及村边草地。分布东北、西北等地。

性味: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味微咸,性温,有毒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止痒,止痛。

出处: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
附方:①治神经性皮炎:鲜拉拉菀全草适量;70%酒精浸泡一昼夜,每天涂擦两次。
②治牙痛:鲜拉拉菀花三份,胡椒一份,共研末。混匀,塞蛀孔或置病牙上咬紧,勿咽下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
③治风湿性关节炎:田旋花根三钱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田旋花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