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千金藤

汉语拼音:Qiān Jīn Ténɡ 别名:金线钓乌龟、公老鼠藤、野桃草、爆竹消、朝天药膏、合钹草、金丝荷叶、天膏药、。 性味:苦;辛;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千金藤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千金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千金藤的功效_千金藤的用量和禁忌_千金藤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金线钓乌龟、公老鼠藤、野桃草、爆竹消、朝天药膏、合钹草、金丝荷叶、天膏药、。

英文名:Japanese Stephania Root, Root of Japanese Stephan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phania japonica (Thunb.) Miers[Menispermum japonicum Thunb.]
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千金藤的根或茎叶。

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茎叶,晒干;9-10月挖根,洗净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千金藤茎、根含千金藤碱(stephanine),表千金藤碱(epistephanine),次表千金藤碱(hypoepistephanine),间千金藤碱(metaphanine),原千金藤碱(protostephanine),原间千金藤碱(prometaphanine),千金藤比斯碱(stebisimine),千金藤默星碱(stephamiersine),表千金藤默星碱(epistephamiersine),氧代千金藤默星碱(stepinonine),莲花宁碱(hasubanonine),高千金藤诺灵(homostephanoline),和千金藤诺灵(steponine),千金藤福灵(stepholine),千金藤诺灵(stephanoline),轮环藤酚碱(cyclanoline),岛藤碱(insularine),千金藤二胺(sephadiamine),氧代表千金藤默星碱(oxoepistephamiersine),毛叶含笑碱(lanuginosine)。千金藤叶含氧代千金藤默星碱,16-氧代原间千金藤碱(16-oxoprometaphanine),千金藤比斯碱。果实含一种新生物碱原千金藤那布任碱(prostephanaberrine)。

汉语拼音:Qiān Jīn Ténɡ

原形态:千金藤 多年生落叶藤本,长可达5m。全株无毛。根圆柱状,外皮暗褐色,内面黄白色。老茎木质化,小枝纤细,有直条纹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cm,盾状着生;叶片阔卵形或卵圆形,长4-8cm,宽3-7cm,先端钝或微缺,基部近圆形或近平截,全缘,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粉白色,两面无毛,掌状脉7-9条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雄株为复伞形聚伞花序,总花序梗 通常短于叶柄,小聚伞花序近无梗,团集于假伞梗的末端,假伞梗 挺直;雄花:萼片6(-8),排成2轮,卵形或倒卵形;花瓣3(-4);雄蕊6,花丝合生成柱状。雌状。雌株也为复伞形聚伞花序,总花序梗通常短于叶柄,小聚伞花序和花均近无梗,紧密团集于假伞梗的端;雌花:萼片3(-4);花瓣3(-4);子房卵形,花柱3-6深裂,外弯。核果近球形,红色,直径约6mm,内果皮背部有2行高耸的小横肋状雕纹,每行通常10颗,胎座迹通常不孔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路边、沟边、草丛或山地丘陵地灌木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微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鉴别:取本品5g,加甲醇10ml,温浸20分钟,滤过,滤液回收至干,加10ml稀盐酸溶解,滤过,取滤液各1ml分置于两支试管内,一管内滴加碘化钾试液1-2滴,立即产生棕红色沉淀,另一管内滴加碘-碘化钾试液,2滴,立即棕红色沉淀发生。

性味:苦;辛;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,每次1-1.5g,每日2-3次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祛风止痛;利水消肿。主咽喉肿痛;痈肿疮疖;毒蛇咬伤;风湿痹痛;胃痛;脚气水肿
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拾遗》:主霍乱中恶,天行虚劳,瘴疟,痰嗽不利,肿疽,犬毒,癫,杂疹悉主之。2.《湖南药物志》:消肿止痛。3.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祛风活络,清热解毒,收敛止血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偏瘫,多发性疖肿,痢疾,毒蛇咬伤,于宫脱垂,咯血。4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利尿,定痛,祛风。治心胃痛,腹中痞块,水肿,风肿,痈肿恶疮。5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清下部湿热,治下部湿疮。6.《福建中草药》:清热泻火,利湿消肿。治咽喉肿痛,湿热淋浊。

归经:肺;脾;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拾遗》;千金藤,有数种,南北名目不同,大略主疗相似,或是皆近于藤。生北地者,根大如指,色如漆;生南土者,黄赤如细辛。舒、庐间有一种藤似木蓼,又有鸟虎藤,绕树,冬青,亦名千金藤。又江西山林间有草生,叶头有瘿子,似鹤膝,叶如柳,亦名千金藤。又一种似荷叶,只钱许大,亦呼为千金藤,一名古藤,主痢及小儿大腹。千金者,以贵为名,岂俱一物,亦状异而功名同。南北所用,若取的称,未知孰是。其中有草,今并入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金线钓乌龟,粉防己(《杭州药植志》),公老鼠藤、野桃草、爆竹消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金线吊青蛙、朝天药膏、合钹草、土番薯、野薯藤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金盆寒药、山乌龟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千金藤的根或茎叶。秋季采收。

原形态:木质藤本,长4~5米,全体无毛。块茎粗壮。小枝有细纵条纹.叶草质或近纸质,互生,宽卵形或卵形,长4~8厘米,宽3~7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形、近截形或微心形,全缘,下面通常粉白色,掌状脉7~9条;叶柄盾状着生,长6~8厦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序伞状至聚伞状,腋生;总花梗长2.5~4厘米,分枝4~8;花小,淡绿色,有梗;雄花萼片6~8,卵形或倒卵形;花辨3~5;雄蕊花丝愈合成柱状体;雌花萼片3~5;花瓣与萼片同数;无退化雄蕊;花柱3~6裂,外弯。核果近球形,径约6毫米,红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溪畔或路旁。分布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和华南。

性味:苦,寒。
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苦,寒,无毒。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苦,凉。
⑧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苦,寒,有小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磨汁含咽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。治疟疾,痢疾,风湿痹痛,水肿,淋浊,咽喉肿痛,痈肿,疮疖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主霍乱中恶,天行虚劳,瘴疟,痰嗽不利,肿疽,犬毒,癞,杂疹悉主之。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消肿止痛。
③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祛风活络,清热解毒,收敛止血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偏瘫,多发性疖肿,痢疾,毒蛇咬伤,子宫脱垂,咯血。
④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利尿,定痛,祛风。治心胃痛,腹中痞块,水肿,风肿,痈肿恶疮。
⑤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清下部湿热,治下部湿疮。
⑥《福建中草药》:’清热泻火,利湿消肿。治咽喉肿痛,湿热淋浊。

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

附方:①治瘴疟:千金藤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痢疾:千金藤根五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风湿性关节炎,偏瘫:先用千金藤根五钱,水煎服,连服七天。然后用千金藤根一两,烧酒一斤,浸七天,每晚睡前服一小杯,连服十天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痧气腹痛:千金藤根,刮去青皮,晒干,一半炒至黄色,另一半生用,研末,每服一钱,开水送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⑤治腹痛:千金藤根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⑥治湿热淋浊:千金藤鲜根一两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⑦治脚气肿胀:千金藤根五钱,三白草根五钱,五加皮五钱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⑧治咽喉肿痛:千金藤鲜根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⑨治肿毒:千金藤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⑩治痈肿疖毒:千金蘑根研细末,每次一至二钱,开水送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⑾治多发性疖肿:千金藤全草一两,或加当归、野艾各五钱,水煎服。
⑿治毒蛇咬伤:千金藤干根三至五分,研粉,开水冲服,另取鲜根捣烂外敷。
⒀治子宫脱垂:千金藤根适量煎汤熏蒸,每天一次。另取金樱子根二两,水煎服。(⑾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小青藤、铁板膏药
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(Thunb.)Miers.以根或藤茎入药。春秋均可采收、洗净切片,晒干。
注:雅致千金藤Stephania eleagans Hook. f. et Thoms.分布于四川和西藏,四川称山豆根或小山豆根,西藏地区作千金藤入药。

汉语拼音:Qiān Jīn Tén

原形态:缠绕落叶木质藤本,长可达5米,全体无毛。根圆柱形,形似粉防己而较细,外皮暗褐色,内面黄白色。老茎木质化,小枝纤细而带韧性。叶互生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有白粉呈灰白色,两面无毛。夏季叶腋开黄绿色小花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约6毫米,熟时红色。

性味:苦、辛,寒。

用法用量:3~5钱;外用适量;鲜根或全草捣烂外敷,或研末敷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祛风止痛。用于咽喉肿痛,牙痛,胃痛,水肿,脚气,尿急尿痛,小便不利,外阴湿疹,风湿关节痛;外用治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,痈肿疮疖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金线钓乌龟,粉防己(《杭州药植志》),公老鼠藤、野桃草、爆竹消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金线吊青蛙、朝天药膏、合钹草、土番薯、野薯藤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金盆寒药、山乌龟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千金藤的根或茎叶。秋季采收。

汉语拼音:Qiān Jīn Ténɡ

原形态:木质藤本,长4~5米,全体无毛。块茎粗壮。小枝有细纵条纹.叶草质或近纸质,互生,宽卵形或卵形,长4~8厘米,宽3~7.5厘米,先端钝,基部圆形、近截形或微心形,全缘,下面通常粉白色,掌状脉7~9条;叶柄盾状着生,长6~8厦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序伞状至聚伞状,腋生;总花梗长2.5~4厘米,分枝4~8;花小,淡绿色,有梗;雄花萼片6~8,卵形或倒卵形;花辨3~5;雄蕊花丝愈合成柱状体;雌花萼片3~5;花瓣与萼片同数;无退化雄蕊;花柱3~6裂,外弯。核果近球形,径约6毫米,红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溪畔或路旁。分布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和华南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磨汁含咽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。治疟疾,痢疾,风湿痹痛,水肿,淋浊,咽喉肿痛,痈肿,疮疖。

出处:《本草拾遗》

附方:①治瘴疟:千金藤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千金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