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八角的功效_地八角的用量和禁忌_地八角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地八角

汉语拼音:Dì Bā Jiǎo 别名:球花紫云英、土牛膝、旱皂角、地皂角、八角花、野落地松、黄鳝草 性味:苦涩,凉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地八角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地八角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备用。

汉语拼音:Dì Bā Ji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匍匐或斜生,长30~100厘米。幼时疏生短柔毛。羽状复叶;小叶11~25,对生,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6~23毫米,宽4~10毫米,先端稍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上面无毛,下面有白色短柔毛,几无柄。花8~20朵排成紧密的近似头状的总状花序,稍呈放射状;总花梗长5~12厘米,疏生短柔毛;花冠红紫色,长约1.5厘米.荚果圆柱形,直立,长1.5~2.5厘米,宽5~7毫米,两侧稍扁,先端有喙。种子矩圆形,棕黑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草丛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性味:苦涩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解毒,利尿。治扁桃体炎,浮肿,牙痛,口鼻出血,麻疹。

出处: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球花紫云英、土牛膝、旱皂角、地皂角、八角花、野落地松、黄鳝草

英文名:Herb of Bhotan Milkvetch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不丹黄芪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根含硒(Se)0.007μg/g,锌(Zn)4.34μg/g,铜(Cu)6.29μg/g,锰(Mn)21.27μg/g,铁(Fe)837μg/g,钼(Mo)4.0μg/g,钴(Co)0.24μg/g,铅(Pb)6.5μg/g,隔(Cd)0.07μg/g。

汉语拼音:Dì Bā Jiǎo

原形态:不丹黄芪 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或斜生,长30-100cm,幼时疏生白色丁字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;小叶21-27片,几无柄,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6-23mm,宽4-10mm,先端稍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有白色丁字柔毛;萼筒状,长约10mm,萼齿披针形,疏生褐色丁字柔毛;花冠红紫色,长约1.5cm。旗瓣中部以下渐狭成爪,翼瓣长约13mm,龙骨瓣长约11mm;雄蕊10,二体,(9)﹢1。荚果圆柱形,直立,长1.5-2.5cm,宽5-7mm,两侧稍扁,先端有喙,1室。种子长圆形,棕黑色。花期6月,果期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山坡、草丛。

性味:苦涩;凉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利尿止泻。主咽喉肿痛,咳嗽,麻疹,浮肿,泄泻,痢疾牙痛,口鼻出血

归经:肝;肾经

出处: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地八角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匍匐或斜生,长30~100厘米。幼时疏生短柔毛。羽状复叶;小叶11~25,对生,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6~23毫米,宽4~10毫米,先端稍尖,全缘,基部楔形,上面无毛,下面有白色短柔毛,几无柄。花8~20朵排成紧密的近似头状的总状花序,稍呈放射状;总花梗长5~12厘米,疏生短柔毛;花冠红紫色,长约1.5厘米.荚果圆柱形,直立,长1.5~2.5厘米,宽5~7毫米,两侧稍扁,先端有喙。种子矩圆形,棕黑色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草丛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
性味:苦涩,凉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,解毒,利尿。治扁桃体炎,浮肿,牙痛,口鼻出血,麻疹。

出处: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地八角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