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丽江山慈菇

汉语拼音:Lì Jiān Shān Cí Gu 别名:益辟坚、草贝母、土贝母、闹狗药、光慈菇、苦子、光苦子、光姑子 性味:苦;微辛;微温;有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丽江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丽江山慈菇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丽江山慈菇的功效_丽江山慈菇的用量和禁忌_丽江山慈菇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益辟坚、草贝母、土贝母、闹狗药、光慈菇、苦子、光苦子、光姑子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phigenia indica (L.)Kunth [Melanthium indicum L.]
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的鳞茎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种子、球茎、叶、茎含秋水仙碱(colchicine),角秋水仙碱(cornigerine),β-光秋水仙碱(β-lumicolchicine)及N-甲酸-N-去乙酰秋水仙碱(N-formyl-N-deacetylcolchicine)等多种生物碱。

汉语拼音:Lì Jiān Shān Cí Gu

原形态:山慈菇 多年牛草本,高20cm左右。地下鳞茎小,圆球形,径约Icm,外皮赤褐色。茎单一,入土部分白色,地上部分带紫色。叶条形全条状披针形,长约15cm,宽约0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成鞘状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2-3朵;花梗长2-3cm,粗约1mm;总苞片叶状,条形,等长于花梗或过之,先端弯钩状;花被片6,紫色。蒴果倒卵形或卵圆形,宽约5mm,有棱。花果期6-7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或松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鉴别:1.性状鉴别: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,直径0.7-2cm,高1-1.5cm;顶端渐尖,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。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,光滑,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。质坚硬,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,类白色或黄白色。味苦而微麻。
2.显微鉴别:球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一列,细胞扁平,长30-60μm,厚18-23μm。其内侧为宽广的薄壁组织,有外韧型维管束,稀疏散在,每束有导管3-7个,环纹或网纹,直径9-45μm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,多单粒,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,脐点呈星状或点状,多数淀粉已糊

性味:苦;微辛;微温;有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0.3-0.6g,同蜂蜜蒸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,醋调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散结止痛。主乳腺癌;鼻咽癌;唾腺肿瘤;瘰疬;皮肤肿块;痛风

用药禁忌:服用过量易中毒。年老体弱,尤其是肾、胃肠或心脏病患者慎服,孕妇禁服。

性状:1.性状鉴别: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,直径0.7-2cm,高1-1.5cm;顶端渐尖,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。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,光滑,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。质坚硬,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,类白色或黄白色。味苦而微麻。

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
注意:服用过量易中毒。年老体弱,尤其是肾、胃肠或心脏病患者慎服,孕妇禁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益辟坚、草贝母
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江山慈菇属植物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A. Gray,以鳞茎入药。夏秋采挖,洗净,晒干,研粉备用。

汉语拼音:Lì Jiān Shān Cí Gu

性味:苦,温。有毒。

用法用量:1~2分,研粉加适量蜂蜜蒸服。

功效与作用:止咳,平喘,镇痛,抗癌。用于支气管炎,哮喘,痛风,乳癌,鼻咽癌,唾腺肿瘤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丽江山慈菇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