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黄花夹竹桃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黄花夹竹桃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黄花夹竹桃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台湾柳、吊钟花、夹竹桃、番仔桃、铁石榴、杨石榴、菱角树、癣疮叶、黄花状元竹、美国黄蝉、大飞酸子、竹驼子、酒杯花、杨柳树、铁菱角、都拉树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。
化学成分:果仁中含多种强心甙:黄花夹竹桃甙甲(thevetin A),黄花夹竹桃甙乙(thevetin B,carberoside),黄花夹竹桃次甙甲(peruvoside),黄花夹竹桃次甙乙(neriifolin)[1],黄花夹竹桃次甙丙(ruvoside),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(cerberin)即海杧果甙(monoacetylneriifolin)和黄花夹竹桃次甙丁(perusi-tin)[2]。
汉语拼音: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
原形态:常绿小乔木,高2-5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有乳液。树皮棕褐色,皮孔明显;小枝下垂,灰绿色。叶互生,无柄;叶片革质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.长10-15cm.宽7-10mm.两端长尖,鲜绿色,光亮,背面较淡,边稍背卷;中肋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,长5-9cm;有总柄,通常6花成簇,黄色,芳香;花梗长约2cm;萼片5,绿色,三角形,长7-9mm ;花冠大形,漏斗形,花冠筒喉部具5个被毛的鳞片,花冠裂片5,向左覆盖,比花冠筒长;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,花丝被银白色毛;柱头圆形,先端2裂;花盘缺;子房无柄,秃净,2裂。核果扁三角球形,径3-4cm,内果皮木质,生时绿色而亮,干时黑色。种子2-4颗,长圆形,淡灰色。花期6-12月,果期8月至翌年春节。
资源分布:多培植于路边或庭园。我国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原产美洲热带地区。
性味:辛;苦;性温;大毒
用法用量:用提取物制成片剂口服;或制成注射液静脉注射。
功效与作用: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的黄花夹竹桃素和黄夹甙,经实验和临床证明,具有显着的强心作用,击而且奏效迅速,蓄积较少。
归经:心经
出处:出自《广西药植图志》。 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 黄花夹竹桃,有毒部分:树液、种子、花、根和茎皮。中毒症状,先出现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、说胡话。其后四肢冰冷而有汗,脸色苍白,脉搏不规则,瞳孔散大,对光不敏感,继而痉挛,昏迷,心跳停止而死亡。解救方法,毒物未吐出时催吐,洗胃,中晚期则可导泻;服蛋清,维生素丙;大量饮浓茶;肌肉注射阿托品;静脉注射葡萄糖液;保温。对症治疗: 烦躁不安
性状: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三角状球形,直径2.5-4cm,表面皱缩,黑色,先端微凸起,基部有宿萼及果柄,外果皮稍厚,中果皮肉质,内果皮坚硬。破碎后内有种子2-4粒,卵形,先端稍尖,两面凸起。一侧有圆形种脐,贴附于果壳内侧面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夹竹桃、番仔桃(《福建中草药》),台湾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吊钟花、酒杯花、竹桃、树都拉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。
化学成分:黄花夹竹桃含有多种强心甙。
汉语拼音: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
原形态:常绿灌木,高2~5米,直立;全体光滑无毛,有乳液。树皮棕褐色,皮孔明显;小枝下垂,灰绿色。叶互生,无柄,革质,线形,长10~15厘米,宽7~10毫米,鲜绿色,光亮,背面较淡,边稍背卷,中肋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,有总柄,通常六花成簇,黄色,芳香;花梗长约2厘米;萼片5,绿色,三角形,长7~9毫米;花冠大形,裂片长于冠筒,各裂片叠合为钟状,长约5~7厘米,宽约1.5厘米;雄蕊着生于喉部,花丝被银白色毛;柱头圆形,2裂,花柱丝状细长,花盘缺,子房无柄,秃净,2裂。核果扁三角球形,径约3~4厘米,黑色。种子1颗,矩圆形,淡灰色。花期6~12月。
资源分布:多培植于路边或庭园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味辛,有毒。"
功效与作用: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的黄花夹竹桃素和黄夹甙,经实验和临床证明,具有显着的强心作用,而且奏效迅速,蓄积较少。
出处:《广西药植图志》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酒杯花、台湾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大飞酸子
药材基源: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属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(Pers.) K. Schum.,以叶及种子入药。果实成熟后,取出种子,晒干;叶随时可采。
汉语拼音:Huán Huā Jiá Zhú Táo
性味:辛、苦,温。有大毒。
用法用量:黄花夹竹桃提取的黄夹甙口服或静脉注射。口服饱和量为1.5~2毫克。
功效与作用:强心,利尿,消肿。用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(对左心衰竭疗效较好),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,阵发性心房纤颤。叶可灭蝇、蛆、孑孓。
用药禁忌:大毒,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注意:大毒,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夹竹桃、番仔桃(《福建中草药》),台湾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吊钟花、酒杯花、竹桃、树都拉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。
原形态:常绿灌木,高2~5米,直立;全体光滑无毛,有乳液。树皮棕褐色,皮孔明显;小枝下垂,灰绿色。叶互生,无柄,革质,线形,长10~15厘米,宽7~10毫米,鲜绿色,光亮,背面较淡,边稍背卷,中肋明显。聚伞花序顶生,有总柄,通常六花成簇,黄色,芳香;花梗长约2厘米;萼片5,绿色,三角形,长7~9毫米;花冠大形,裂片长于冠筒,各裂片叠合为钟状,长约5~7厘米,宽约1.5厘米;雄蕊着生于喉部,花丝被银白色毛;柱头圆形,2裂,花柱丝状细长,花盘缺,子房无柄,秃净,2裂。核果扁三角球形,径约3~4厘米,黑色。种子1颗,矩圆形,淡灰色。花期6~12月。
资源分布:多培植于路边或庭园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: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味辛,有毒。
功效与作用:有强心作用。适用于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,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纤颤。
出处:《广西药植图志》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黄花夹竹桃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