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羊蹄

汉语拼音:Yánɡ Tí Shí 别名:金荞麦 性味:苦;性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羊蹄实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羊蹄实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金荞麦(《本草衍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。
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羊蹄条。

性味:《唐本草》:味苦涩,平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钱。

功效与作用:①《唐本草》:主赤白杂痢。
②《纲目》:治妇人血气。

出处:《唐本草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金荞麦(《本草衍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。

汉语拼音:Yánɡ Tí Shí

原形态:植物形态详"羊蹄"条。

性味:《唐本草》:"味苦涩,平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钱。

功效与作用:①《唐本草》:"主赤白杂痢。"

出处:《唐本草》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金荞麦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Rumex japonicus Houtt.2.Rumex nepalensis Spreng.
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果实。

采收和储藏:春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。

汉语拼音:Yánɡ Tí Shí

原形态:1.多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根粗大,断面黄色。茎直立,通常不分枝。单叶互生,具柄;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基生叶较大,长16-22cm,宽4-9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至微心形,边缘微状波皱褶。总状花序顶生,每节花簇略下垂;花两性,花被片6,淡绿色,外轮3片展开,内轮3片成果被;果被广卵形,有明显的网纹,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,其表面有细网纹,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;雄蕊6,成3对;子房具棱,1室,1胚珠,花柱3,柱头细裂。瘦果宽卵形,有3棱,先端尖,角棱锐利,长约2mm,黑褐色,光亮。花期4月,果期5月。
2.本品与羊蹄的区别在于:叶片卵状长圆形,下部较宽,先端急尖或钝尖,基部心形或近圆形,两面的叶脉及叶缘均被白色短毛;结果时增大的内花被边缘具7-10对针刺,针刺先瑞呈钩状弯曲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野、路旁、湿地。
2.生于沟谷、河岸及湿地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各地。
2.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瘦果宽卵形,有3棱,为增大的内轮花被所包。花被宽卵状心形,长5mm,宽6mm,边缘有锯齿,各具一卵形小瘤。干燥的果实表面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性味:苦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-6g。

功效与作用:凉血止血;通便。主赤白痢疾;漏下;便秘

各家论述:1.《唐本草》:主赤白杂痢。
2.《纲目》:治妇人血气。

出处:出自《唐本草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瘦果宽卵形,有3棱,为增大的内轮花被所包。花被宽卵状心形,长5mm,宽6mm,边缘有锯齿,各具一卵形小瘤。干燥的果实表面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羊蹄实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