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蝈蝈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蝈蝈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蝈蝈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聒子、聒聒、山蝈蝈
英文名:katydisds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.
药材基源:为螽斯科动物螽斯的全体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后沸水烫死,晒干或烘干。
汉语拼音:Guō Guō
原形态:螽斯,全体绿色。触角鞭状,长于体躯。复眼卵圆形。前翅近膜质,较弱,前缘向下倾斜,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。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,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。
生态环境: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江苏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,本品全体呈长圆形,灰绿色或黄褐色。头略呈圆形,复眼1对,卵圆形,触角1对,长鞭状,多脱落;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,中后胸被翅;胸足3对,多脱落,后足较大。气腥。
性味:味辛;微甘;性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研末,2-3只。外用:适量,研末吹耳。
功效与作用:利水消肿;通络止痛。主水肿尿少;腰膝肿痛;湿脚气
各家论述: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解毒、止痛、利水消肿等功能。主治中耳炎、水肿、腰腿痛等。
出处: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性状:性状鉴别,本品全体呈长圆形,灰绿色或黄褐色。头略呈圆形,复眼1对,卵圆形,触角1对,长鞭状,多脱落;前胸背板略呈细长圆柱形,中后胸被翅;胸足3对,多脱落,后足较大。气腥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螽斯、聒聒儿、郊游子
药材基源: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;G. inflata Ur.; G. gratiosa infuscata Ur.;G. sinensis Walker,以雄虫全体入药。捕捉后用白酒喷死,即时晒干或烘干备用。
汉语拼音:Guō Guō
资源分布:南北各地。
用法用量:2~3个,瓦上焙焦,研面,吹耳内或黄酒冲服。
功效与作用:解毒,行水,止痛。主治中耳炎,水肿及腰腿疼痛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蝈蝈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