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石见穿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见穿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石见穿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紫参、五凤花、小丹参、月下红、乌沙草、墨面风、大发汗、石打穿、石大川、山缝拿、紫丹花、红根参、半枝莲、田芹菜、活血草
英文名:Chinese Sage Herb, Herb of Chinese Sage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全草。
化学成分:全草含异丹参酚酸(isosalvianolic acid)C,丹参酚酸(salvianolic acid)B、D,紫草酚酸(lithospermic acid),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,原儿茶醛(protocater-chualdehyde),R-(+)-β-(3,4-二羟基苯基),乳酸[R-(+)-β-(3,4-dihydroxyphenyl)lactic acid][1]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[2]。此外还含甾醇,三萜成分,氨基酸[3]。
汉语拼音:Shí Jiàn Chuān
原形态:一年生草本,高20-70cm。根多分枝,直根不明显,黄褐色。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。茎单一或分枝,直立或基部倾斜,四棱形。叶对生;下部叶为三出复叶,顶端小叶较大,两侧小叶较小,卵形或披针形,上部叶主国单叶,卵形至披针形,长1.5-8cm,宽0.8-4.5m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近心形或楔形,边缘具圆锯或全缘,两面均被有短柔毛毛。轮伞花序,每轮有花6,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,顶生或腑生,花序长5-24cm;苞片披针形,长于小花梗;花萼钟状,长4.5-6mm。有11条脉纹,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,花冠紫色或蓝紫色,冠筒长10mm,冠檐二唇形,上唇倒心形,先端凹,下唇呈3裂,中裂片倒心形;雄蕊花丝较短,藏于花冠之内。小坚果椭圆状卵形,褐色,光滑,包被于宿萼之内。花期8-10月。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及田野草丛中。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粉末0.5g,加50%乙醇10ml,水浴温浸10min,滤过,取滤液1ml,加0.2%茚三酮试剂,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,溶液显红紫色。(检查氨基酸)(2)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醇10ml,水浴加热5-10min,滤过,取滤液2ml于蒸发皿中,蒸干,冷后加1%三氯化铁-冰乙酸试剂1ml溶解,移至干燥小试管中,沿管壁加硫酸1ml,两液面交界处呈现棕红色环,上层现绿色至蓝绿色。(检查甾醇类)
性味:味辛;苦;性微寒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活血化瘀;清热利湿;散结消肿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经闭;崩漏,便血;湿热黄疸;热热毒血痢;淋痛;带下;风湿骨痛;瘰疬;疮肿;乳痈;带状疱疹;麻风;跌打伤肿
各家论述:1.《纲目》:主骨痛,大风,痈肿。
归经:归肝;脾经
出处:出自《纲目》。
性状: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,长20-70cm,直径1-4mm,单一或分枝;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,有白色长柔毛,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;质脆,易折断,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。叶多卷曲,破碎,有时复叶脱落,仅见单叶,两面被白色柔毛,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,轮伞花序多轮,集成假总状,花冠二唇形,蓝紫色,多已脱落,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,筒内喉部有长柔毛。小坚果椭圆形,褐色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石打穿、月下红、小红参、紫丹花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紫参Salvia chinensia Benth.,以全草入药。开花期采割全草,晒干。
汉语拼音:Shí Jiàn Chuān
性味:微苦,平。
用法用量: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,活血镇痛。用于黄疸型肝炎,癌症,肾炎,白带,痛经,淋巴结结核,象皮病;外用治面神经麻痹,乳腺炎,疖肿。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月下红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,华鼠尾草、乌沙草、黑面风、大发汗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石打穿、石大川(《全展选编·妇产科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。夏至到处暑间采收。
化学成分:全草含甾醇、三萜成分、氨基酸。根含水苏糖。
汉语拼音:Shí Jiàn Chuān
原形态:紫参,又名:小丹参.
资源分布:生长在路边、山坡上。分布华东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: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"苦辛,平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捣汁和服。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急、慢性肝炎
出处:《纲目》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月下红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,华鼠尾草、乌沙草、黑面风、大发汗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石打穿、石大川(《全展选编・妇产科》)。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。夏至到处暑间采收。
原形态:紫参,又名:小丹参.
一年生草本,直立或在基部下倾,高20~70厘米。茎单一或分枝,全株被有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。叶为完全单叶,或上部为单叶,下部为复叶;复叶由3小叶组成,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心脏形或楔形,边缘有圆锯齿,下面脉上有短柔毛;单叶为卵形至披针形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心脏形或楔形,边缘有圆锯齿或全缘,长13~70毫米,宽8~45毫米,两面均有短柔毛;叶柄长1~30毫米。轮伞花序有6花,集成多轮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,花序长6吨4厘米;苞片披针形,长于小花梗;花萼钟状,长4.5~6毫米,有11条脉纹,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,上唇紫色,全缘,顶端有3短尖,两侧有狭翅,下唇有2齿;花冠紫色,长10毫米,外面有长柔毛,冠筒内面基部有毛环,上唇倒心形,先端凹,长3.5毫米,宽3.3毫米,下唇长5毫米,宽7毫米,有3裂片;雄蕊着生于下唇的基部,花丝短,花药1室。小坚果椭圆状卵形,褐色,光滑。花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资源分布:生长在路边、山坡上。分布华东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: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苦辛,平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捣汁和服。
功效与作用:治噎膈,痰喘,肝炎,赤白带,痈肿,瘰疬。
①《纲目》:主骨痛,大风,痈肿。
②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治噎膈,痰饮气喘。
③《江苏药材志》:治瘰疬。
出处:《纲目》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见穿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