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蜂蜜

汉语拼音:Fēnɡ Mì 别名:石蜜、石始(《本经》),食蜜(《伤寒论》),蜜(《金匮要略》),白蜜(《药性论》),白沙蜜(《本草衍义》),蜜糖(《本草蒙筌》),沙蜜、蜂糖(《纲目》)。 性味:甘,平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平。
②《纲目》:生凉,熟温。
③《本草汇言》:味甘,气寒,无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蜂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石蜜、石始(《本经》),食蜜(《伤寒论》),蜜(《金匮要略》),白蜜(《药性论》),白沙蜜(《本草衍义》),蜜糖(《本草蒙筌》),沙蜜、蜂糖(《纲目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。

原形态:中华蜜蜂,又名:范(《礼记》),蜡蜂(《纲目》)。
有母蜂、工蜂和雄蜂三种。工蜂形小,体暗褐色,头、胸、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。头略呈三角形,有复眼1对,单眼3个;触角1对,膝状弯曲;口器发达,适于咀嚼及吮吸。胸部3节,中胸最大;翅2对,膜质透明,后翅中脉分叉。足9对,股节、胫节及跗节等处,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。腹部圆锥状,背面黄褐色,1~4节有黑色环带,末端尖锐,有毒腺和螫针;腹下有蜡板4对,内有蜡腺,分泌蜡质。母蜂俗称蜂王,体最大,翅短小,腹部特长。生殖器发达。雄蜂较工蜂稍大,头呈球状,复眼很大;尾端圆形,无毒腺和螫针。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,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,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。
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。每一蜂群,由1个母蜂、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。母蜂为群体中的核心,专司产卵;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,专司采蜜、酿蜜、喂饲幼虫、筑巢及防御等职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很广。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性状鉴别:为稠厚的液体,白色至淡黄色(白蜜),或橘黄色至琥珀色(黄蜜)。夏季如清油状,半透明,有光泽;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,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,状如鱼子。气芳香,味极甜。以水分小,有油性,稠如凝脂,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,且盘曲如折叠状,味甜不酸,气芳香,洁净无杂质者为佳。

性味:甘,平。
①《本经》:味甘,平。
②《纲目》:生凉,熟温。
③《本草汇言》:味甘,气寒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冲调,0.3~1两;或入丸剂、膏剂。外用:涂局部。

功效与作用: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。治肺燥咳嗽,肠燥便秘,胃脘疼痛,鼻渊,口疮,汤火烫伤,解乌头毒。
①《本经》:主心腹邪气,诸惊痫b,安五脏诸不足,益气补中,止痛解毒,和百药。
②《别录》:养脾气,除心烦,食饮不下,止肠荩肌中疼痛,口疮,明耳目。
③《本草拾遗》:主牙齿疳匿,唇口疮,目肤赤障,杀虫。
④《本草衍义》:汤火伤涂之痛止,仍捣薤白相和。
⑤《纲目》:和营卫,润脏腑,通三焦,调脾胃。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蜂蜜,其入药之功有五:清热也,补中也,解毒也,润燥也,止痛也。生则性凉,故能清热;熟则性温,故能补中;甘而和平,故能解毒;柔而濡泽,故能润燥;缓可以去急,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;和可以致中,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。张仲景治阳明结燥,大便不通,蜜煎导法,诚千古神方也。
②《本草经疏》:石蜜,其气清和,其味纯甘,施之精神气血,虚实寒热,阴阳内外诸病,罔不相宜。《经》曰:里不足者,以甘补之。同芦根汁、梨汁、人乳、牛羊乳、童便,治噎膈大便燥结,用此润之,有痰加竹沥。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,主润五脏,益血脉,调脾,胃,通三焦。涂火灼疮能缓痛。
③《药品化工》;蜂蜜采百花之精,味甘主补,滋养五脏,体滑主利,润泽三焦。如怯弱咳嗽不止,精血枯槁,肺焦叶举,致成肺燥之症,寒热均非,诸药鲜效,用老蜜日服两许,约月未有不应者,是燥者润之之义也。生用通利大肠,老年便结,更宜服之。

用药禁忌:痰湿内蕴、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。

归经:入肺、牌、大肠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脾、肺二经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入手足太阴、阳明经。
③《要药分剂》:入心、脾二经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咳嗽:白蜜一斤,生姜二斤(取汁)。上二味,先秤铜铫,知斤两讫,纳蜜复秤知数,次纳姜汁,以微火煎令姜汁尽,惟有蜜斤两在,止。旦服如枣大,含一丸,日三服。禁一切杂食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上气咳嗽,喘息,喉中有物,唾血:杏仁、生姜汁各二升,糖、蜜各-升,猪膏二合。上五味,先以猪膏煎杏仁黄,出之,以纸拭令净,捣如膏,合姜汁、蜜、糖等,合煎令可丸。服如杏核一枚,日夜六、七服,渐渐加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阳明病,自汗出,若发汗,小便自利者,此为津液内竭,虽不可攻之,当须自欲大便:食蜜七合。于铜器内,微火煎,当须凝如饴状,搅之勿令焦著,欲可丸,并手捻作铤,令头锐,大如指,长二寸许,当热时急作,冷则。以纳谷道中,以手急抱,欲大便时乃去之。(《伤寒论》)
④治高血压,慢性便秘:蜂蜜一两八钱,黑芝麻一两五钱。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,搅入蜂蜜,用热开水冲化,一日二次分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:蜂蜜一两八钱,生甘草三钱,陈皮二钱。水适量,先煎甘草、陈皮去渣,冲入蜂蜜。一日三次分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⑥治蛔虫病,吐涎心痛,发作有时,毒药不止:甘草二两,粉一两重,蜜四两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先煮甘草取二升,去滓,纳粉、蜜,搅令和,煎如薄粥,温服一升,瘥即止。(《金匮要略》甘草粉蜜汤)
⑦治疔肿恶毒:生蜜与隔年葱研膏,先刺破涂之,如人行五里许,则疔出,后以热醋汤洗去。(《济急仙方》)
⑧治口疮:蜜浸大青叶含之。(《药性论》)
⑨治男子阴疮:蜜煎甘草末,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⑩治痘疮痒甚,误搔成疮,及疮痂欲落不落者:白蜜不拘多少,涂于疮上,其痂自落,且无疤痕,亦不臭秽。(《普济方》百花膏)
⑾治风疹,风癣:沙蜜一斤,糯饭一斤,面曲五两,熟水五升,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,寻以蜜入酒代之,亦良。(《纲目》蜜酒)
⑿治热油烧外痛:白蜜涂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⒀治鼾:白蜜和茯苓,涂上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⒁解乌头毒: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,温开水冲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石蜜、石始(《本经》),食蜜(《伤寒论》),蜜(《金匮要略》),白蜜(《药性论》),白沙蜜(《本草衍义》),蜜糖(《本草蒙筌》),沙蜜、蜂糖(《纲目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。

化学成分:蜜因蜂种、蜜源、环境等的不同,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。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,两者含量合计约70%。尚含少量蔗糖(有时含量颇高),麦芽糖、糊精,树胶,以及含氮化合物、有机酸、挥发油、色素、蜡、植物残片(特别是花粉粒)、酵母、酶类、无机盐等。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,其中有A、C、D、胆碱、B2、尼克酸、泛酸、生物素、叶酸、B、K等。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、胨、际、氨基酸,以及转化酶、过氧化氢酶、淀粉酶等酶类,并含乙酰胆碱。灰分中主含镁、钙、钾、钠、硫、磷,以及微量元素铁、锰、铜、镍等。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,以及苹果酸、琥珀酸、乙酸。也常含甲酸,但含量极低(0.01%以下)。

汉语拼音:Fēnɡ Mì

原形态:中华蜜蜂,又名:范(《礼记》),蜡蜂(《纲目》)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很广。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

性味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冲调,0.3~1两;或入丸剂、膏剂。外用:涂局部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胃、十二指肠溃疡

各家论述:①《纲目》:"蜂蜜,其入药之功有五:清热也,补中也,解毒也,润燥也,止痛也。生则性凉,故能清热;熟则性温,故能补中;甘而和平,故能解毒;柔而濡泽,故能润燥;缓可以去急,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;和可以致中,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。张仲景治阳明结燥,大便不通,蜜煎导法,诚千古神方也。"

归经:入肺、牌、大肠经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咳嗽:白蜜一斤,生姜二斤(取汁)。上二味,先秤铜铫,知斤两讫,纳蜜复秤知数,次纳姜汁,以微火煎令姜汁尽,惟有蜜斤两在,止。旦服如枣大,含一丸,日三服。禁一切杂食。(《千金方》)

性状:为稠厚的液体,白色至淡黄色(白蜜),或橘黄色至琥珀色(黄蜜)。夏季如清油状,半透明,有光泽;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,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,状如鱼子。气芳香,味极甜。以水分小,有油性,稠如凝脂,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,且盘曲如折叠状,味甜不酸,气芳香,洁净无杂质者为佳。

炮制:取纯净的蜂蜜,用文火熬炼,过滤去沫。

注意:痰湿内蕴、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国药典》

别名:蜂糖、蜜糖

英文名:MEL

药材基源: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。春至秋季采收,滤过。

汉语拼音:Fēn Mì

性状鉴别:本品为半透明、带光泽、浓稠的液体,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,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。气芳香,味极甜。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,可置于不超过60℃的水浴中,待结晶全部融化后,搅匀,冷至25℃,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(附录ⅦA)测定,相对密度应在1。349以上。

性味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15~30g。

功效与作用: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。用于脘腹虚痛,肺燥干咳,肠燥便秘;外治疮疡不敛,水火烫伤。

归经: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
性状:本品为半透明、带光泽、浓稠的液体,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,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。气芳香,味极甜。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,可置于不超过60℃的水浴中,待结晶全部融化后,搅匀,冷至25℃,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(附录ⅦA)测定,相对密度应在1。349以上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石蜜、石饴、食蜜、蜜、白蜜、白沙蜜、蜜糖、沙蜜、蜂糖、

英文名:Honey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蜜蜂科动物中华密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。

化学成分:1.中华蜜蜂,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,主含葡萄糖(glucose),果糖(fructose);其他还含蔗糖,糊精,有机酸,蛋白质,挥发油,蜡,花粉粒,维生素B1、B2、B6、C、K、H,淀粉酶,转人酶,过氧化酶(peroxidase),酯酶,生长刺激素,乙酰胆碱(acetylcholine),烟酸(nicotinic acid),泛酸(pantothenate;pantothenic acid),胡萝卜素(carotene),无机元素钙、硫、磷、镁、钾、钠、碘等。

汉语拼音:Fēnɡ Mì

原形态:1.中华蜜蜂,蜂群由工蜂、蜂王及雄蜂组成。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。头略呈三角形。胸部3节。翅2对,膜质透明。足3对,有采集花粉的构造。腹部圆锥状,有毒腺和螫针。腹下有蜡板4 对,内有蜡腺,分泌蜡质。蜂王体最大,翅短小,腹部特长,生殖器发达,专营生殖产卵。雄蜂较工蜂稍大,头呈球形,尾无毒腺和螫针,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,腹无蜡板及蜡腺。

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(1)酸度检查,取本品10g,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,混匀,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液(01.mol/L)4ml,应显粉红色,10s内不消失。

性味:味甘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冲调,15-30g;或入丸剂、膏剂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
功效与作用:1.治疗胃、十二指肠溃疡:曾观察20例,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,3例进步(平均为32天);18例疼痛完全消失,2例减轻,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,平均为22.2天。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%。。用法:每日用新鲜蜂蜜100g,早、中、晚饭前分服的,至第10日后,每日增至150-200g。或用蜂蜜60ml,0、5%普鲁卡因40ml,混合为1次量,日服3次。

各家论述:1.《本经》:主心腹邪气,诸惊痫,安五脏诸不足,益气补中,止痛解毒,和百药。

归经:脾;胃;肺;大肠经

出处:1.出自《 名医别录》:石蜜,生武都山谷、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。色白如膏者良。

附方:①治咳嗽: 白蜜一斤,生姜二斤(取汁)。上二味,先秤铜挑,知斤两讫,纳蜜复秤知数,次纳姜汁,以微火煎令姜汁尽,惟有蜜斤两在,止。旦服如枣大,含一九,日三服。禁一切杂食。 (《千金方》)②治上气咳嗽,喘息,喉中有物,唾血: 杏仁、生姜汁各二升,糖、蜜各一升,猪膏药二合。上五味,先以猪膏煎杏仁黄,出之,以纸拭令净,捣如膏,合姜汁、蜜、糖等,合煎令可丸。服如杏核一枚,日夜六、七服,渐渐加之。 (《干金方》)③治阳阴病,自汗出,若发汗,小便自利者, 此为津液内竭,虽鞭不可攻之,当须自欲大便: 食蜜七合。于铜器内,微火煎,当须凝如饴状,搅之勿令焦着,欲可丸,并手捻作铤,令头锐,大如指,长二寸许,当热时急作,冷则鞭。 以纳谷道中,以手急抱,欲大便时乃去之。 (《伤寒论》)④治高血压,慢性便秘: 蜂蜜一两八钱,黑芝麻一两五钱。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,搅人蜂蜜,用热开水冲化,一日二次分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: 蜂蜜一两八钱,生甘草三钱,陈皮二钱。水适量,先煎甘草、陈皮去渣,冲入蜂蜜。一日三次分服。 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⑥治蛔虫病,吐涎心痛,发作有时,毒药不止: 甘草二两,粉一两重,蜜四两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先煮甘草取二升,去滓,纳粉、蜜,搅令和,煎如薄粥,温服一升,庭即止。 (《金固要瞅甘草粉蜜汤)⑦治疗肿恶毒:生蜜与隔年葱研膏,先刺破徐之,如人行五里许,则疗出,后以热醋汤洗去。 (《济急仙方》)⑧治口疮: 蜜浸大青叶含之。 (《药性论》)⑨治男子阴疮: 蜜煎甘草末,涂之。 (《肘后方》)⑩治痘疮痒甚,误搔成疮,及疮疯痂欲落不落者: 白蜜不拘多少,涂于疮上,其预自落,且无疤瘢,亦不臭秽。 (《普济方》百花膏)(11)治风疹,风癣: 沙蜜一斤,糯饭一厅,面曲五两,熟水五升。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,寻以蜜入酒代之,亦良。(〈纲目>蜜酒)(12)治热油侥痛: 白蜜涂之。 (《梅师集验方》)(13)治黯: 白蜜和茯苓,涂上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(14)解乌头毒: 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,温开水冲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性状:性状鉴别,本品为半透明、带光泽、浓稠的液体,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,久置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。气芳香,味极甜。

炮制:1.取纯净的蜂蜜,用文火熬炼,过滤去沫。

注意:痰湿内蕴、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蜂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