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桠果的功效_五桠果的用量和禁忌_五桠果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五桠果

汉语拼音:Wǔ Yā Guǒ 别名:西湿阿地。 性味:酸;涩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五桠果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五桠果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西湿阿地。

英文名:root or bark of Hondapara, root or bark of Indian Dillenia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llenia indica L.

药材基源:为五桠果科植物五桠果的根或树皮

采收和储藏:根夏、秋采挖,树皮春、夏、秋季剥取,均晒干备用。

化学成分:树皮含白桦脂醛(betulinaldehyde),白桦脂醇(betulin),羽扇豆醇(lupe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白桦脂酸(betulinic acid),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,3β-羟基羽扇烷-13β,28内酯(3β-hydroxylupane-13β,28-lactone),消旋二氢异鼠李素(dihydroisorhamhetin),山柰酚葡萄糖甙(kaempferol glucoside)及槲皮素(quercetin)衍生物等。

汉语拼音:Wǔ Yā Guǒ

原形态:五桠果 常绿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红褐色,开裂成大块状薄片剥落;嫩枝被褐色柔毛,老枝无毛,有明显的叶痕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7cm,有窄翅;叶片革质,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15-40cm,宽7-14cm,先端短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锯齿,侧脉25-26对,干后两面均突起,初时两面有柔毛,不久脱落,仅在下面叶脉上有毛。花单生于枝顶叶腋内,直径12-20cm;花梗粗壮,被柔毛;萼片5,肥厚肉质,近圆形,长4-6cm,外侧被毛;花瓣白色,倒卵形,长7-9cm;雄蕊发育完全,外轮数目很多,内轮较少且比外轮长,花药长于花丝,顶孔开裂;心皮16-20,胚珠多数。果球形,直径9-15cm,不开裂;宿存萼片肥厚。种子扁,边缘有毛。花期4-5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。

性味:酸;涩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4-6g。

功效与作用:解毒;收敛。主肿胀;痢疾

各家论述: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、树皮:味酸、涩、性平。有收敛、解毒的功能。用于痢疾。

归经:心;大肠经

出处: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西湿阿地[v尼]

药材基源:五桠果科(锡叶藤科)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.,以根、树皮入药。

资源分布:云南。

性味:酸、涩,平。

用法用量:2钱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功效与作用:收敛,解毒。主治疟疾。

用药禁忌:孕妇忌服。

注意:孕妇忌服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五桠果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