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血的功效_一点血的用量和禁忌_一点血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一点

汉语拼音:Yì Diǎn Xuè 别名:红砖草(《全展选编·妇产科》)。 性味:性微寒,味甘苦,无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一点血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一点血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红砖草(《全展选编·妇产科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。秋后采挖,鲜用或晒干用。

化学成分:含强心甙、黄酮类、鞣质、酚性成分,甾醇、三萜成分、皂甙。

汉语拼音:Yì Diǎn Xuè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根茎短而肥厚,有环纹,断面红色,具须根。根出叶1-2片,近菱方形,长lO~15厘米,宽lO~12厘米,上部3~7浅裂,裂片三角形,基部偏心形,边缘有突尖细锯齿,上面绿色,具极稀疏的短刺毛,下面略带紫色;叶柄光滑,基部肥厚,长7~15厘米;托叶膜质,光滑,褐色,卵圆披针形。花6~7朵,粉红色,呈伞房状排列,花序梗粗壮,根出,长达10~20厘米;花雌雄同株;雄花花被4片,内外各2,外花被卵圆形,内花被长椭圆形,雄蕊10~16枚,离生;雌花具花被3片,内1外2,外花被宽卵圆形,内花被卵圆形或长椭圆形,子房呈纺锤形,3棱,花柱3枚,离生。蒴果无翅。花期7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阴处的岩石缝及小谷底。产四川。

性味:性微寒,味甘苦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炖肉,0.5~1两。

功效与作用:生血,活血。治男女虚弱,红崩,白带及女子干病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虚弱带下:一点血、一朵云。共研宋,炖肉服。

性状:干燥根茎呈圆柱形,弯曲,外表棕黄色,具扭曲的纵皱纹及须根残痕。质脆,横断面平坦,中心有一棕红色的圆心,如一点血状。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.,以根茎入药。秋季采挖根状茎。

化学成分:根状茎显强心甙、黄酮类、鞣质、酚类、甾醇、三萜类、皂甙反应。

汉语拼音:Yì Diǎn Xuè

原形态:多年生肉质草本,高20-30厘米。根状茎短而肥厚,稍呈块状,节处有明显环纹,断面红色,有短而弯曲的须状根多条。无茎。基生叶1-2,具长柄,肉质,膜质托叶卵状披针形,棕色,光滑。叶片近菱形或斜卵圆形,长10-15厘米,宽10-12厘米,先端尖,基部斜心形,两侧不对称,上部3-7浅裂,裂片三角形,边缘有突尖细锯齿,掌状主脉5-7条,上面浅绿色,疏生短刺毛,下面稍带红紫色,可见网状细脉。夏季抽出花葶,与叶柄近等长,可达20厘米。聚伞状花序着生先端,有花5-6朵,花梗纤弱,基部有卵状披针形的小苞叶,花单性同株;雄

资源分布:生于溪边或阴湿石岩上。在四川有分布。

性味:甘、苦,平。

用法用量:0.5-1两。

功效与作用:补气健脾,养血、止血。病后虚弱,咳嗽咯血,功能性子宫出血,白带。

附方:功能性子宫出血:一点血鲜品4~5两或干品2~3两,燉鸡吃。忌生冷、酸、碱。

炮制:洗净、切片、晒干备用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别名:红砖草(《全展选编・妇产科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。秋后采挖,鲜用或晒干用。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根茎短而肥厚,有环纹,断面红色,具须根。根出叶1-2片,近菱方形,长lO~15厘米,宽lO~12厘米,上部3~7浅裂,裂片三角形,基部偏心形,边缘有突尖细锯齿,上面绿色,具极稀疏的短刺毛,下面略带紫色;叶柄光滑,基部肥厚,长7~15厘米;托叶膜质,光滑,褐色,卵圆披针形。花6~7朵,粉红色,呈伞房状排列,花序梗粗壮,根出,长达10~20厘米;花雌雄同株;雄花花被4片,内外各2,外花被卵圆形,内花被长椭圆形,雄蕊10~16枚,离生;雌花具花被3片,内1外2,外花被宽卵圆形,内花被卵圆形或长椭圆形,子房呈纺锤形,3棱,花柱3枚,离生。蒴果无翅。花期7月。

资源分布:生长于阴处的岩石缝及小谷底。产四川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根茎呈圆柱形,弯曲,外表棕黄色,具扭曲的纵皱纹及须根残痕。质脆,横断面平坦,中心有一棕红色的圆心,如一点血状。

性味:性微寒,味甘苦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炖肉,0.5~1两。

功效与作用:生血,活血。治男女虚弱,红崩,白带及女子干病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附方:①治虚弱带下:一点血、一朵云。共研宋,炖肉服。
②治女子干病:一点血、玉荚蓉、鹿衔草、蓝布正。炖鸡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功能性子宫出血:一点血鲜品四至五两,或干品二、三两。炖鸡服。(《全展选编・妇产科》)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红砖草、一点红、石鼓子、威氏秋海棠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gonia wilsonii Gagn.

药材基源:为秋海棠科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。

采收和储藏:秋后挖取根茎,洗净,切片,晒干或鲜用

化学成分:含强心甙(cardiac glycosides),黄酮类(flavonoids),鞣质(tannins),酚类成分(phenols),甾醇(sterils),三萜成分(triterpens),皂甙(saponins).[1]

汉语拼音:Yì Diǎn Xuè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20-30cm。无茎。根茎短而肥厚,横生,稍呈节节状,断面红色,具须根。根出叶1-2片;叶柄长6-11cm,具棕色绒毛;叶片纸质,近菱形或斜卵圆形,长10-15cm,宽10-12cm,先端尖,基部斜心形,两侧不对称,上部3-7浅裂,裂片三角形,边缘有突尖细锯齿,上面绿以,具极稀疏之短刺毛,下面略带紫色;掌状脉6-7条,红色。花6-7朵,粉红色伞房状排列,花序根出,长10-20cm,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花被4片,内外各2,外花被卵圆形,内花被长椭圆形;雄蕊10-15,离生;雌花被片3,内1外2,外花被片为宽卵形,内花被片卵圆形或条椭圆形。子房呈纺锤形,3棱,花柱3枚,离生。蒴果,无翅。花期7月,果期8月。
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石岩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横走,呈不规则长埠状,长约2.7cm,直径约2.1cm。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密生须根,殖留茎的基部有棕英杰色长绒毛。质地柔软,易折断,断面呈红色,气微,味甘苦。

性味:味甘;苦;性微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绞汁、炖肉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养血补血;散瘀止痛。主病后虚弱;劳伤;血虚经闭;崩漏;白带;吐血;咯血;衄血;外伤出血;跌打肿痛

出处: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横走,呈不规则长埠状,长约2.7cm,直径约2.1cm。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密生须根,殖留茎的基部有棕英杰色长绒毛。质地柔软,易折断,断面呈红色,气微,味甘苦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一点血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