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皱叶狗尾草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皱叶狗尾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皱叶狗尾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烂衣草、马草、扭叶草、风打草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taria plicata(Lam.)T.Cooke[Panicum plicatumLam.;Setaria excurrems(Trin.)Miq.]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皱叶狗尾草的全草。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晒干。
汉语拼音:Zhòu Yè Gǒu Wěi Cǎo
原形态:皱叶狗尾草,多年生草本。秆直立或基部倾斜,高45-130cm,径3-5mm。叶鞘的鞘口及边缘常具纤毛;鞘节无毛或被短毛;叶舌退化成为l-2mm的纤毛;叶片较薄,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4-43cm,宽0.5-3cm,有纵向皱折,两面或一面具疏疣毛。圆锥花序狭窄成圆柱状,长15-33cm,分枝斜向上升,长1-13cm;小穗卵状披针形,长3-4cm,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刚毛,小穗脱节于杯状的小穗柄上;第1颖广卵形,先端钝圆,长为小穗的1/4-l/3,有3脉,第2颖长为小穗的1/2-3/4,先瑞尖或钝,有5-7脉;第1小花通常中性,或具3雄蕊;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,先端尖,有5脉,第1内稃膜质,具2脉;第2小花两性,第2外稃等长或稍短于第1外稃,有明显的横皱纹;鳞被2;花柱基部联合。颖果狭长卵形,先端有硬而小的尖头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、沟谷地阴湿处或路边杂草地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自华东经华中以至西南各地。
性味:味淡;性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解毒;杀虫。主疥癣;丹毒;疮疡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别名:马草、烂衣草
药材基源:禾本科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 (Lam.)T. Cooke,以全草入药。
汉语拼音:Zhòu Yè Gǒu Wěi Cǎo
资源分布: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。
用法用量: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功效与作用:解毒杀虫,驱风。主治铜钱癣,丹毒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皱叶狗尾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