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南瓜子

汉语拼音:Nán Guā Zǐ 别名:南瓜仁(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),白瓜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金瓜米(《陆川本草》)。 性味:《陆川本草》:甘,平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南瓜子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:《辞典》

南瓜子的功效_南瓜子的用量和禁忌_南瓜子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南瓜仁(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),白瓜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金瓜米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。夏秋间收集成熟种子,除去瓤膜,晒干。

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

性状鉴别:干燥成熟的种子,呈扁椭圆形,一端略尖,外表黄白色,边缘稍有棱,长约1.2~2厘米,宽约0.7~1.2厘米,表面带有毛茸,边缘较多。种皮较厚,种脐位于尖的一端;除去种皮,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,内有2枚黄色肥厚的子叶。子叶内含脂肪油,胚根小。气香,味微甘。以干燥、粒饱满、外壳黄白色者为佳。

性味:《陆川本草》:甘,平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;研末或制成乳剂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治绦虫,蛔虫,产后手足浮肿,百日咳,痔疮。
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驱除绦虫。
②《安徽药材》:能杀蛔虫。
③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炒后煎服,治产后手足浮肿,糖屎病。

用药禁忌:《纲目拾遗》:多食壅气滞膈。

出处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
附方:①驱除绦虫: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,研烂,加水制成乳剂,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;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。(《中药的药理与应用》)
㈡南瓜子、石榴根皮各一两,日服三次,连服二日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蛔虫:南瓜子(去壳留仁)一至二两。研碎,加开水、蜜或糖成为糊状,空心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血吸虫病:南瓜子,炒黄、碾细末。每日服二两,分二次,加白糖开水冲服。以十五日为一疗程。(《验方选集》)
④治百日咳:南瓜种子,瓦上炙焦,研细粉。赤砂糖汤调服少许,一日数回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(8):20,1953)
⑤治小儿咽喉痛:南瓜子(不用水洗,晒干),用冰糖煎汤。每天服二、三钱。(《国医导报》3(1):53,1941)
⑥治营养不良,面色萎黄:南瓜子、花生仁、胡桃仁同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⑦治内痔:南瓜子二斤,煎水熏之。每日二次,连熏数天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南瓜仁、 白瓜子、金瓜米、窝瓜子、倭瓜子

英文名:Cushaw Seed, Pumpkin Seed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satiuus L.
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食用南瓜时,收集成熟种子,除去瓤膜,洗净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种子含油16.4%[1],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及硬脂酸(stearic acid)[1-3],还有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[2]。还含类脂成分,内有三酰甘油(triglyceride),三酰甘油(diglyceride),单酰胆碱(pholphatidyl choline),磷酯酰已醇胺(phosphatidylethanolamine),磷脂酰丝氨酸(phos-phatidylsetine),脑苷脂(cetebroside)[1-3]等。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:南瓜子氨酸(cerebroside)[5-6].

汉语拼音:Nán Guā Zǐ

原形态: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,长1.2-1.8cm,宽0.7-1cm。表面淡黄白以至淡黄色,两面平坦而微隆起,边毋稍有棱,一端略尖,先端有珠孔,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。除去种皮,有黄绿色薄膜状胚乳。子叶2枚,黄色,肥厚,有油性。气微香,味微甘。
以颗粒饱满、色黄白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:种皮外表皮,为1列栅状细胞,壁稍厚,微木化,下皮为8列薄壁细胞,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,石细胞层1列细胞,类圆形,其内为薄壁细胞,细胞壁向外突起呈乳头状,细胞间隙较大。种子两端各有一维管束;种子内表皮为1

性味:味甘;性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0-60g;研末或制成乳剂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杀虫;下乳;利水消肿。主绦虫;蛔虫;血吸虫;钩虫;蛲虫病;产后缺乳;后手足浮肿;百日咳;痔疮

各家论述:1.《现代实用中药》驱除绦虫。
2.《安徽药材》能杀蛔虫。
3.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炒后煎服,治产后手足浮肿,糖尿病。

用药禁忌:《纲目拾遗》:多食壅气滞膈。

归经:归大肠经

出处:出自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,长1.2-1.8cm,宽0.7-1cm。表面淡黄白以至淡黄色,两面平坦而微隆起,边毋稍有棱,一端略尖,先端有珠孔,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。除去种皮,有黄绿色薄膜状胚乳。子叶2枚,黄色,肥厚,有油性。气微香,味微甘。

注意:《纲目拾遗》:多食壅气滞膈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北瓜子、窝瓜子

药材基源: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.的种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取出种子,洗净晒干。

汉语拼音:Nán Guā Zǐ

性味:甘,温。

用法用量:2~4两。

功效与作用:驱虫。用于绦虫病,血吸虫病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别名:南瓜仁(《科学的民间药草》),白瓜子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金瓜米(《陆川本草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。夏秋间收集成熟种子,除去瓤膜,晒干。

化学成分:含南瓜子氨酸、脂肪油、蛋白质及维生素A、B1、B2、C,又含胡萝卜素。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亚麻仁油酸、油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。

汉语拼音:Nán Guā Zǐ

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

性味:《陆川本草》:"甘,平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~2两;研末或制成乳剂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

功效与作用:①治疗血吸虫病

出处:《现代实用中药》

附方:①驱除绦虫: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,研烂,加水制成乳剂,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;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。(《中药的药理与应用》)

性状:干燥成熟的种子,呈扁椭圆形,一端略尖,外表黄白色,边缘稍有棱,长约1.2~2厘米,宽约0.7~1.2厘米,表面带有毛茸,边缘较多。种皮较厚,种脐位于尖的一端;除去种皮,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,内有2枚黄色肥厚的子叶。子叶内含脂肪油,胚根小。气香,味微甘。以干燥、粒饱满、外壳黄白色者为佳。

注意:《纲目拾遗》:"多食壅气滞膈。"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南瓜子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