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羽叉蕨的功效_三羽叉蕨的用量和禁忌_三羽叉蕨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三羽叉蕨

汉语拼音:Sān Yǔ Chā Jué 别名:鸡爪蕨、大叶入地蜈蚣、昏头鸡 性味:涩;平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三羽叉蕨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三羽叉蕨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鸡爪蕨、大叶入地蜈蚣、昏头鸡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ctaria subtriphylla(Hook.et Arn.)Copel.[Polypodium subtriphylla Hook.et Arn.]

药材基源:为三叉蕨科植物三叉蕨的叶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汉语拼音:Sān Yǔ Chā Jué

原形态:植株高40-80cm。根茎横生,粗壮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色、披针形至线形鳞片,全缘。叶近生;叶柄长20-50cm,棕禾秆色,向上疏被棕色、节状短毛;叶片三角状五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上面无毛,下面仅中脉及小羽轴疏被短毛,二回羽裂;羽片1-2对,对生,有柄,顶生羽片三角形,长15-30cm,宽约15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而呈楔形,羽状深裂或浅裂,基部1对裂片最大,叉状,侧生羽片的基部1对羽片最大,卵状三角形,两侧有1对平展的裂片,下侧1片较大;第2对羽片披针形,边缘浅羽裂;叶脉网状,两面较明显,网眼不整齐,内藏小脉稍有分叉。孢子囊群小,圆形,背生于网脉交结处;囊群盖圆肾形,早落。
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溪沟边或湿石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叶柄略扭曲,长20-30cm,表面褐棕色,基部有鳞片。叶片常皱缩,展平后呈三角状五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羽状复叶;顶片三角形,羽状深裂,有柄;侧羽片1-2对,下部羽片有柄,卵状三角形,长达16cm,宽达12cm,第2对羽片披针形,浅羽裂;叶脉网状。网脉交叉处可见散生的孢子囊群。气微,味涩。

性味:涩;平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撒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;解毒止血。主风湿骨痛;痢疾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
性状:性状鉴别 叶柄略扭曲,长20-30cm,表面褐棕色,基部有鳞片。叶片常皱缩,展平后呈三角状五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羽状复叶;顶片三角形,羽状深裂,有柄;侧羽片1-2对,下部羽片有柄,卵状三角形,长达16cm,宽达12cm,第2对羽片披针形,浅羽裂;叶脉网状。网脉交叉处可见散生的孢子囊群。气微,味涩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三羽叉蕨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