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石萝藤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石萝藤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石萝藤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别名:大鸭公藤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、茎。全年可采。晒干。
原形态:牛儿藤,又名:金背勾儿茶。
落叶灌木,高达7.5米。小枝绿褐色,上部倾垂成藤状。叶互生;卵形、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5~11厘米,先端钝或稍尖,茎部圆形或亚心形,全缘,光滑,下面干时金黄色,侧脉平伸;叶柄无毛,长1.3~2厘米。,圆锥花序,生于小枝顶端;花小,长约1.5毫米,淡绿黄色;花梗长1.5~2.5厘米;花萼5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阔倒卵形;雄蕊5,附着花盘边缘;予房与花盘分离,2室,花柱2叉。核果长圆形,熟时黑色,花柱宿存,基部具宿存萼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资源分布:生于路旁、沟边灌木丛中向阳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苦辛,凉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大剂量0.5~1两)。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解表,清热。根:治胸腹胀痛,红白痢疾,跌打损伤,筋骨痛。茎:治红崩白带,月经不调。
出处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别名:大鸭公藤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、茎。全年可采。晒干。
汉语拼音:Shí Luó Ténɡ
原形态:牛儿藤,又名:金背勾儿茶。
资源分布:生于路旁、沟边灌木丛中向阳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苦辛,凉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3~5钱(大剂量0.5~1两)。
功效与作用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解表,清热。根:治胸腹胀痛,红白痢疾,跌打损伤,筋骨痛。茎:治红崩白带,月经不调。"
出处: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石萝藤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