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土藁本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土藁本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土藁本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芹菜三七、香藁本、石防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.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白苞芹的根。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芭叶,洗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:根状茎含挥发油,其中主要成分为白苞芹脑(nothoapiole)即1-烯丙基-2,3,6-三甲氧基-4,5-亚甲二氧基苯(2,3,6-trimethoxyl-4,5-methylendioxy-1-allylbenzene)及莳萝油脑(dillapiol)。
汉语拼音:Tǔ Gǎo Běn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高0.5-1.2m。主根较短,长3-4cm,有较多的须状支根。茎直立,有纵条纹。叶片轮廓卵状长圆形,二回羽状分裂,一回裂片叶柄长2-5cm,二回裂片卵形至长圆形,长2-8cm,宽2-4cm,先端尖锐,边缘有重锯齿,下部有疏柔毛;茎上部叶羽状分裂,有鞘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序梗长5-17cm;总苞片3-4,披针形或卵形,先端长尖;小总苞片4-5,广卵形或披针形,先端尖锐;工作站辐7-15,弧形展开,长1.5-8cm;花白色,花柄线形,花柱长,反卷。果实球状卵形,基部略呈心分生果侧面扁渐窄狭,长2-3mm,宽1-2mm,果棱线形;油管多数;分生果侧面扁平,横剖面圆形,略带五边形,胚乳腹面凹陷。花果期9-10月。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阴湿草丛中或杂木林下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:味辛;性温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1-24g;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捣敷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散寒;舒筋活血。主风寒感冒;头痛;风寒湿痹;筋骨痛;骨折伤痛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土藁本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