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大丁草

汉语拼音:Dà Dīnɡ Cǎo 别名:烧金草、豹子药、苦马菜、米汤菜、鸡毛蒿、白小米菜、踏地香、龙根草、翻白叶、小火草、臁草 性味:味苦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大丁草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大丁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大丁草的功效_大丁草的用量和禁忌_大丁草的性味归经-医学资源分享网

别名:烧金草(《纲目》),豹子药、苦马菜、米汤菜、鸡毛蒿、白小米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踏地香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,龙根草、翻白叶(《贵州草药》)。
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。晒干。

汉语拼音:Dà Dīnɡ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,有春、秋二型。春型植株较矮小,高8~19厘米;花茎直立,初有白色蛛丝毛密生,后渐脱落,上具线形苞片数枚;基部叶丛生,呈莲座状,椭圆状广卵形,长2~5.5厘米,宽1.5~4.5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心脏形。秋型植株高大,高30~60厘米,基部叶倒技针状长椭圆形,或椭圆状广卵形,长5~16厘米,宽3~5.5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逐渐狭窄成柄,边缘提琴状羽状分裂,顶端裂片卵形,边缘具不规则的圆齿,齿端凸头,上面绿色,下面密具白色蛛丝毛。头状花序单生,直径约2厘米;总苞简状钟形,长8~10毫米,宽5~10毫米;苞片约3层,外层苞片较短,线形,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;舌状花紫红色,长10~12毫米;管状花长约7毫米。瘦果长4.5~6毫米,两端收缩;冠毛长4.5~5毫米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坡地、路旁、田边或灌木丛中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
性味: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苦,温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或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,解毒。治风湿麻木,咳喘,疔疮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附方:①治风湿麻木:豹子药一两。泡酒服。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别名:小火草、臁草

药材基源: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(L.) Nakai [Gerbera anandria (L.)Sch.Bip.],以全草入药。开花前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
汉语拼音:Dà Dīnɡ Cǎo

原形态: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短,下生多数细长须根,具辛辣味,有春秋二型:春型植株较矮小,基生叶丛生,莲座状,有长柄;叶片椭圆状宽卵形,长2~5.5厘米,宽1.5~4.5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心形,边缘浅齿状或基部羽裂。春夏间抽花葶,高8~19厘米,初有白色蛛丝毛密生,后渐脱落。有条形苞叶。头状花序单生,直径约2厘米;边花舌状,淡紫色,中央花管状,黄色。秋型植株高大,基生叶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广卵形,长5~16厘米,宽3~5.5厘米,基部逐渐变窄成柄,边缘提琴状羽裂,顶端裂片卵形,边缘具不规则圆齿,上面绿色,下面密生白色蛛丝毛。秋季开花,仅有管状花。瘦果纺锤形,两端收缩。

资源分布:生于山坡、沟谷、路旁及林下草丛中。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。

性味:苦,寒。

用法用量:0.3~1两;外用适量,研末外敷或捣烂敷患处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,止咳,止血。用于肺热咳嗽,肠炎,痢疾,尿路感染,风湿关节痛;外用治乳腺炎,痈疖肿毒,臁疮;烧烫伤,外伤出血。

附方:外伤出血:大丁草研末,撒伤口。有一定的止血和消炎效果。

摘录出处④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烧金草、豹子药、苦马菜、米汤菜、鸡毛蒿、白小米菜、踏地香、龙根草、翻白叶、小火草、臁草

英文名:Herb of Common Leibnitzia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大丁草的全草。

化学成分:本品地上部分含苯并吡喃类化合物(benzofu-rans)[1],及野樱甙(prunasin),5-甲基香豆粗-4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5-methylcoumarin-4-O-β-Dglucopyranoside)[2],大丁甙(ger-berinside)[3],大丁甙元(4-hydroxy-5-methylcoumarin),大丁双香豆粗[3,3-methenebi-(4-hydroxy-5-methylcoumarin)],琥珀酸(succinic acid),木犀草素-7-β-D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β-D-gluco-side),大丁纤维二糖甙(5-methylcoumarin-4-cellobioside),大丁龙胆二糖甙(5-methlcoumarin-4-gentiobioside),蒲公英赛醇(taraxerol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4],3,8-二羟基-4-甲氧基香豆精(3,8-dihydroxy-4-methylxycoumarin),3,8-二羟基-4-甲氧基-2-氧代-2H-1-苯并吡喃-5-羟酸(3,8-dihydroxy-4-methoxy-2-oxo-2H-1-benzopyran-5-carboxylic acid),5,8-二羟基-7-(4-羟基-5-甲基-香豆粗-3-基)-香豆精[5,8-dihydroxy-7-(4-hydroxy-5-methyl-coumarin-3-yl)-coumarin][5]。

汉语拼音:Dà Dīnɡ Cǎo

原形态: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。植株有二型:春型株矮小,高8-20cm。叶广卵形或椭圆状广卵形,长2-6cm,宽1.5-5cm,先端钝,基部心形或有时羽裂;头状花序紫红色;舌状花长10-12mm;管状花长约7mm。秋型植株高大,高30-60cm;叶片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广卵形,长5-6cm,宽3-5.5cm,通常提琴状羽裂,先端裂片卵形,边缘有不规则同圆齿,基部常狭窄下延成柄;头状花序紫红色,全为管状花。瘦果长4.5-6mm,有纵条;冠毛长4-5mm,污白色或黄棕色。春花期4-5月,秋花期8-11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路旁、林边、草地、沟边等阴湿处。

性状鉴别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粗粉0.5g,加乙醇10ml,浸泡过夜,过滤,滤液于白瓷皿中挥干,滴加5%香荚西酣浓酸溶液,放置呈紫红色。

性味:味苦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肺热咳嗽;湿热泻痢;热淋;风湿关节痛;痈疖肿毒;臁疮;早蛇咬伤;烧烫伤;外伤出血

各家论述: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风湿麻木。2.《贵州草药》:驱风除湿,止咳喘,解毒。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本品卷缩成团,枯绿色。根茎短,下生多数细须根,植株有大小之分,基生叶丛生,莲座状;叶片椭圆状宽卵形,长2-5.5cm,先端钝圆,基部心形,边缘浅齿状。花葶长8-19cm,有的具白色蛛丝毛,有条形苞叶。头状花序单生,直径2cm,小植株花序边缘为舌状花,淡紫红色,中央花管状,黄色,植株仅有管状花。瘦果纺锤形,两端收缩。气微,味辛辣、苦。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大丁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