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泡桐树皮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泡桐树皮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泡桐树皮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别名:桐皮、白桐皮、水桐树皮、桐木皮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ulownia fortrnei (Seem) Hemsl.[Campsis fortunei Seem.]2.Paclownia tomentosa (Thunb.) Sterud. [Bignon- ia tomentosa Thunb.]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泡酮或毛泡酮的树皮。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化学成分:1.泡桐:树皮含丁香甙(syringin)。
汉语拼音:Pào Tónɡ Shù Pí
原形态:1.泡桐,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灰褐色,幼枝、叶、叶柄、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。叶柄长达12cm;叶片长卵状心脏形,长可达20cm,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,基部心形,全缘。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,长约25cm;小聚伞花序有花3-8朵,头年秋天生花蕾,先叶开放;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;花萼倒圆锥形,长2-2.5cm,5裂达1-3,裂片卵形,果期变为狭三角形;花冠管状漏斗形,白色,内有紫斑,长达10cm,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,上唇较狭,2裂,反卷,下唇3裂,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;雄蕊4,二强,隐藏于花冠筒内;子房2室,花柱细长,内弯。蒴果木质,长圆形,长6-10cm,室背2裂。种子多数,扁而有翅。花期2-3月,果期8-9月。
2.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:叶全缘或3-5浅裂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,内面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态环境:1.生于低海拔的山坡、林中、山谷及荒地、野生或栽培。
2.常栽培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,陕西、山东、江南等地引种栽培。
2.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性状鉴别:性状鉴别 表面灰褐色,有不规则纵裂;小枝有明显的皮孔,常具粘质短腺毛。味淡、微甜。
性味:味苦;性寒
用法用量:呐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煎汁涂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;消肿解毒。主风湿热痹;淋病;丹;痔疮肿毒;肠风下血;外伤肿痛;骨折
各家论述:1.《别录》:生桐柏山谷。2.《本草经集注》:桐树有四种,青桐,叶、皮青,似梧而无子。梧桐,色白,叶似青桐而有子,子肥亦可食。白桐,与岗桐无异,惟有花、子尔,花二月舒,黄紫色,《礼》云:桐,始华者也。岗桐无子,是作琴瑟者。今此云花,便应是白桐,白桐堪作琴瑟,一名椅桐,人家多植之。3.《本草图经》:今处处有之。陆玑《草木疏》云:白桐宜为琴瑟。云南人,绩以为布,似毛布。是作琴瑟宜岗桐、白桐二种也。又曰:梓实桐皮曰椅,今人云梧桐也。《尔雅》谓之榇,又谓之荣。是白桐、梧桐二种,俱有椅名也。或曰:梧桐以知日月正
出处:《本经》载有桐。《纲目》载;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言:……华(花)而不实者为白桐。白桐冬结似子者,乃是明年之华房,非子也……白桐,即泡桐也,叶大径尺,最易生长,皮色粗白,其木轻虚,不生虫蛀……二月开花,如牵牛花而白色。结实大如巨枣,长寸余,壳内有子片,轻虚如榆荚、葵实之状,老则壳裂,随风飘扬…&hell
附方:《纲目》:桐华成简,故谓之桐。其材轻虚,白色而有绔文,故俗谓之白桐、泡桐。古谓之椅桐也。《本草经考注》:桐之言洞也,枝于中空洞通之谓也。亦可参。本品花大色白,故又称花桐、白花桐。
性状:性状鉴别 表面灰褐色,有不规则纵裂;小枝有明显的皮孔,常具粘质短腺毛。味淡、微甜。
摘录出处④: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泡桐树皮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