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梅梗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梅梗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梅梗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摘录出处①:
摘录出处②:
摘录:《辞典》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。
功效与作用:《道听集》: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,梅梗三、五条,煎浓汤饮之,复饮龙眼汤。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摘录出处③: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。
汉语拼音:Méi Gěnɡ
功效与作用:《道听集》:"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,梅梗三、五条,煎浓汤饮之,复饮龙眼汤。"
出处:《纲目拾遗》
摘录出处④: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英文名:twig of Japanese Apricot, twig of Mumeplant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meniaca mume Sieb. [Prunus mume Sieb.et Zucc.]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条。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将带叶的枝条剪下,切段鲜用。
汉语拼音:Méi Gěnɡ
原形态:梅 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10m。树皮淡灰色,小枝细长,先端刺状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cm,被短柔毛;托叶早落;叶片椭圆状宽卵形,春季先叶开花,有香气,1-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。花梗短;花萼通常红褐色,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;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,直径约1.5cm,宽倒卵形;雄蕊多数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2-3cm,黄色或绿白色,被柔毛;核椭圆形,先端有小突尖,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,表面具蜂窝状孔穴。花期春季,果期5-6月。
资源分布:我国各地多已栽培,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。
性味:酸;微苦;涩;平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功效与作用:理气安胎。主妇女小产。
各家论述:《道听集》: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,梅梗三、五条,煎浓汤饮之,复饮龙眼汤。
归经:肝;脾;肾经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梅梗,诸梅树皆可用,以绿萼者佳。凡梅有气条,青翠色,此条无叶,止光梗出枝罅,薛生白曾言用以通上下膈气有效,此气条而非梗也。用梗,以带叶成枝者入药。
编者后记: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梅梗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