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姑叶的功效_慈姑叶的用量和禁忌_慈姑叶的性味归经

中药材 慈姑

汉语拼音:Cí Gū Yè 别名:剪刀草、密州剪刀草、水慈姑、慈姑苗 性味:味苦;微辛;性寒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慈姑叶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慈姑叶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剪刀草、密州剪刀草、水慈姑、慈姑苗

英文名:leaf of Oldworld Arrowhead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泽泻科植物慈姑或野慈姑的地上部分。

化学成分:慈姑全草含慈姑醇(sagittarol)

汉语拼音:Cí Gū Yè

原形态:1.慈姑,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。有纤匐枝,枝端膨大成球茎。叶具长柄,长20-40cm;叶形变化极大,通常为戟形,宽大,连基部裂片长5-40cm,宽0.4-13cm,先端圆钝,基部裂片短,与叶片等长或较长,多少向两侧开展。花葶同圆锥花序长20-60cm;花3-5朵为1轮,单性,下部3-4轮为雌花,具短梗,上部多轮为雄花,具细长花梗;苞片披针形;外轮花被片3,萼片状,卵形,先端钝;内轮花被片3,花瓣状,白色,基部常有紫斑;雄蕊多枚;心皮多数,密集成球形。瘦果斜倒卵形,直径4-5mm,背腹两面有翅;种子褐色,具小凸起。花期8-10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1.生于沼泽、水塘,常栽培于水田。

性味:味苦;微辛;性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;凉血化瘀;利水消肿。主咽喉肿痛;黄疸;水肿;恶疮肿毒;丹毒;瘰疬;湿疹;蛇虫咬伤

各家论述: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研敷蛇虫咬。

归经:心;脾经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
注意:不宜久敷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叶片。

汉语拼音:Cí Gū Yè

性味:①《本草图经》:"味甘微苦,寒,无毒。"

用法用量:外用: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消肿,解毒。治疮肿,丹毒,恶疮。

出处:《纲目》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慈姑叶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医术精湛,药价低廉。专属私人医生,请加微信联系!

医师微信号:laoshenyi123

发表回复

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