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 楮头红

汉语拼音:Chǔ Tóu Hónɡ 别名:风樻斗草、卫环草 性味:性凉,味酸,无毒。

,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楮头红的功效与作用、用法用量、性味归经、配伍禁忌等, 楮头红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。

摘录出处①:

摘录出处②:
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

汉语拼音:Chǔ Tóu Hónɡ

原形态:直立草本,高10~30厘米。茎脆弱,无毛,有四棱。叶对生,长卵形或披针形,长3~10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长渐尖,边缘有锯齿,主脉3~5条;有长柄。花两性,紫红色,数朵簇生枝顶或叶腋;萼筒为倒尖塔形,有4翅,上部4齿裂,在萼齿下有一小束细毛;花冠4瓣,卵形;雄蕊8,相等,花药长椭圆形,药隔基部有距;子房半下位,4室,胚珠多数。蒴果,顶端有4个大鳞片。种子多数,倒卵形,上面有显着的凸点。花期7月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:性凉,味酸,无毒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。

功效与作用:清肺热,去肝火。治风湿痹痛,耳鸣、耳聋及目雾羞明。
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
摘录出处③: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别名:风樻斗草、卫环草

英文名:all-grass of Nepal Fleshspike

药材基源: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。

汉语拼音:Chǔ Tóu Hónɡ

原形态:直立草本,高10-30cm。茎四棱形,肉质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8-2.8cm,具狭翅;叶片膜质,广卵形或卵形,长2-10cm ,宽1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或近圆形,微下延,边缘具细锯齿,叶面被疏糙伏毛,背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;基出脉3-5。聚伞花序,生地分枝顶端,有花1-3朵,基部具叶状苞片2;花梗长2-6mm,四棱形,棱上有狭翅,裂片4,顶端平截,偏斜,另一侧具小尖头,长约7mm;雄蕊8,等长,花丝向下渐宽,花药长为花丝的1/2,药隔基部下延成极短的距或微突起,上弯;子房下位,4室,顶端具膜质冠,冠缘浅波状,微4裂。蒴果杯形,具4棱,膜质冠伸出萼1倍,宿存萼及裂片与花时同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2月。

资源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3200m的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溪边。

性味:味苦;甘;性微寒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功效与作用:清热平肝;利湿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头目眩晕;耳鸣;耳聋;日赤羞明;肝炎;风湿痹痛;跌打伤肿;蛇头疔;无名肿毒

各家论述: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肺热,祛 肝火,治风湿痹痛、耳鸣、耳聋及目雾羞明。

归经:归肺;肝经

出处: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性状:性状鉴别 全草多干燥皱缩,长约15cm。茎四棱形,直径1-2mm,无毛,表皮红色或棕色,偶有折色斑点。叶对生,多皱缩破碎,黄色或黄绿色,椭圆形或狭卵形,长2.0-6.1cm,宽1.0-3.3cm,基产浅心形,边缘细齿及缘毛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紫色,直径约1.5cm;萼筒杯状,4裂片。气微,味酸。

摘录出处④:

编者后记:

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楮头红的详细内容和介绍,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.yixueshi.cn收集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在线医师/免费咨询:

李润洲中医师,位于华佗故里/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,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。免费咨询、免费诊断。请加微信联系!微信号: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,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,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!